国内外学前教育家的思想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是集体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教育诗篇》《塔上旗》、《父母必读》等。家庭中的集体教育也是马卡连柯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马卡连柯提了以下建议第一,要尽早地让儿童知识父亲和母亲在什么地方工作,做什么工作,这种工作是如何的困难,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取得了什么成就;第二,要让儿童及早明白家庭预算,知道父亲和母亲的工资;第三,要使富裕家庭的孩子明白家庭的富裕没有任何值得夸耀的地方使经济困难家庭的孩子不羡慕其他家庭,并养成坚忍精神。此外,马卡连柯还要求家庭能够培养孩子的诚实、关心他人、节约、责任感等品质。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一)是“自由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蒙台梭利方法》()、《童年的秘密》()、《有吸收力的心理》()等。、论儿童自由蒙台梭利所谓的“自由”,是指使人从妨碍其身心和谐发展的障碍中解放出来的自由。她认为,如果儿童不用心学习,对学习感到厌倦,那是由于教育方法对儿童心理的自然功能起了不可克服的障碍作用。儿童的教育,无论是身体方面的还是智力方面的,都必须以儿童的自由为前提。、论师生关系蒙台梭利提出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她认为,在教育活动中,儿童是主体、是中心,教师是儿童活动的观察者和指导者。教师的作用主要是激发儿童的生命力,使儿童的自由和自发的活动中培养和发展其个性,成为独立自主的人。杜威的教育思想美国教育家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一论教育本质、“教育即生活”杜威认为,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教育就是要给儿童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生活的条件。、“学校即社会”二教学论“从做中学”。“思维五步”,杜威认为,教学过程也相应地分成五个步骤,一是教师给儿童提供一个与现在的社会生活经验相联系的情境;二是使儿童有准备去应付在情境中产生的问题;三是便儿童产生对解决问题的思考和假设;四是儿童自己对解决问题的假设加以整理和排列;五是儿童通过应用来检验这些假设。这种教学过程在教育史上一般被称之为“教学五步"。三论儿童与教师杜威还特别强调了教师的社会职能。那就是教师不是简单地训练一个人,而是促进适当的社会生活的形成。雅斯贝尔斯的教育思想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雅斯贝尔斯是存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大学的观念》和《什么是教育》,集中反映了他的存在主义教育思想。、教学方法雅斯贝尔斯反对采用强迫的方法使学生学习。他强调说,“所有外在强迫都不具有教育作用,相反,对学生精神害处极大。”他指出“只有导向教育的自我强迫,才会对教育产生效用。”他批评当时一些学校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认为那样削弱了学生的“反思能力”和“反复思考的习惯”。他主张要适应儿童的天性和能力,因材施教。)教学既要使学生掌握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发展学生的理解力、思考力等多种能力。模仿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的教学方法。他认为,在教学中,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彼此之间可以积极开展讨论和交流。、论“全人教育”和“全民的教育”雅斯贝尔斯认为,学生仅仅获得知识是不够的,他们还应成为“全人”。他提出,要改善学生的人性,这种人性包括倾听别人的观点、从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诚实、守纪律、言行一致等。总之,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也就是精神的培养。这种教育应把人文教育与自然科学的教育相结合,它是一种广义的文化教育,是整个人的教育,是一种最广泛意义上的教育。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是“归属于所有人的事业”。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教育著作有《帕夫雷什中学计、《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等。一“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涵义苏霍姆林斯基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出发,创造性地将“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个性发展”融合在一起,提出“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并将其作为学校教育的理想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