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和社会教育一体化一、课题提出1、关于家校共育数字化背景下学校特色实践课程一体化的研究,这一课题的设立,主要是针对现代教育中的德育教育模块进行深入体系化研究,这在国内尚属先例。2、2019年年底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中小学也直面疫情防控问题,“停课不停学”学生居家学习加快推进家校携手的应急管理体系创新和教育孩子的提升。3、家校和社会教育一体化模式建构是学校教育面临的新挑战,中小学校要提高家校和社会教育一体化运行水平,和家长、社会共携手对学校教育资源家长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抓住疫情防控中家校、社会等关键环节组织教学,构建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等三个维度的一体化教育模式,达到不误学不误时不误人的目的。4、重大疫情家校社会一体化战略定位和规划,疫情期间家校互动,家校共同携手,及时交流孩子教育问题、依靠何种途径能实现在线高效课堂和育人目标,这是值得研究的问题。二、研究内容:研究对象:中小学生及及家庭、学校教师及社会相关机构重点:中小学面对疫情家校和社会一体化让孩子健康成长、快乐学习的落实目标。难点:中小学疫情家校社会一体化的创新思路。主要目标:其一、完善中小学家校社会一体化合作机制,通过交流提升家长学生应急学习能力,稳定家长学生居家的情绪、落实可操作科学的学习方途径的研究。其二、依靠大数据,加强教育系统家校社会一体化信息化平台建设。优化中小学中家校协同配置能力体系。其三、通过家校社会一体化的内容信息,借鉴全国家校共育的优秀案例,展开家校社会一体化数字化背景下的实践课程设计并进行研究实施。三、研究方法:思路:研究第一阶段:梳理与调研,对学校已有家校特色实践课程梳理,以及家校待开发课程研讨。研究第二阶段:论证课程可实施性2020年2月1日—2020年3月31日研究第三阶段:家校社会一体化校本课程教研与教案设计研究第四阶段:课程组织实施2020年4月1日—2020年9月30日研究第五阶段:课程评价2020年10月1日—2020年10月26日方法:(1)调查法: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现有素材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家校社会一体化做好素材储备。(2)实验法:通过对课程的研究与成型化设计,对课程进行组织实施,选取实验年级、班级,进行家校社会一体化课程的开设,以此来验证课程实施的效果。在实验过程中,适时调整课程方案,使课程更加符合孩子们的身心发展需要。(3)经验总结:通过对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教育经验,并实现先进经验的推广。、(4)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实践活动课程课题进行综合研究。科学发展运动的规律表明,科学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综合,形成一个家校社会一体化统一的活动课程整体。四、预期成果:第一、《家校和社会教育一体化》实施方案第二、《家校和社会教育一体化》开题报告第三、《家校和社会教育一体化》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资料(讲座教学设计、案例、实录、调查报告)第四、《家校和社会教育一体化》中期报告第五、《家校和社会教育一体化》研究报告五、课题组具体分工:组长:陈红(学校教科研主任):全面负责课题研究。课题的立项申报、组织实施、教学研究的实施指导调控、八反馈总结等工作。副组长:分管教学副校长(五年级数学教师):相关资料的收集分析、归纳与整理。成员:按方案制订课题实施工作计划,开展研究。组织学习相关理论,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定期开展课题研究研讨活动,定期进行检测和阶段性小结。定期进行阶段总结,在此基础上调查、规划下阶段的课题研究工作要点,继续深入开展实践研究。六、研究基础:1、本课题受到学校高度的关注与重视,使本项课题在学校的调研、探索有了行政上的支持、组织上的保证,并且得到本校德育共建单位某高校专业人士的指导。2、本课题由教学和教研潜力强的老师组成,有学校教务人员和班主任,有语数外等一线教师,具体工作有梯度,使课题研究能兼顾横向性与纵向性;课题负责人具有20多年教学经验,在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