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贸物流业调研与思考近期,市政协经济委员会的部分政协委员在梁抗美副主席的带领下,深入到县区、企业和项目,采取查阅资料、实地察看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我市商贸物流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调研。现将调研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商贸物流业发展的基本情况今年以来,我市紧紧围绕商贸物流基地建设,积极发展新型现代物流业态,大力整顿规范市场经营秩序,切实加大重点物流园区、物流企业的培育和重点物流项目的推进,全市商贸物流业呈现了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一)物流基础设施比较完善。京九铁路与新亚欧大陆桥在我市“十”字交汇;已通车的日东高速、菏关高速、济菏高速和正在建设的德商高速以及即将开工建设的东新高速、菏枣高速,在我市形成了“米”字型高速公路网络;105、106、220、327等4条国道通贯全境,18条省道干线公路均布全市;正在建设的京杭运河洙水河航道,将把长江和黄河两大水系沟通。口岸已建成7200平方米口岸联检综合楼、3万平方米集装箱堆场、600平方米监管仓库、330米铁路专用线,设计吞吐能力4万个标准箱。局用固定交换机容量已达511.1万门,固定话机总数149.3万部、移动电话总数181.2万个,上网用户达11.2万个,通讯服务能力基本实现了城乡区域和人口的无缝覆盖。(二)商贸物流网络基本形成。近几年,我市在加快大型综合超市、连锁加盟店发展的同时,积极推动农村商业网点的拓展,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商贸物流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目前,全市各类专业批发市场已发展到170处,全市5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综合超市已达76处,连锁加盟店已达6900家。全市建成商务部农家店2477家,省政府农家店标准化改造1600家,企业自建店1000家,省农资和中邮物流建店300家,总计5377家,乡村覆盖率达到90%以上,已形成了大型流通企业为龙头、乡级农家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点的现代商贸物流网络。第1页共8页(三)物流产业发展初具规模。截止2007年底,全市有工商注册的物流企业780余户,其中国有和国有控股50余户,民营企业730余户,仓储企业达到120余家。东部综合物流园区已初具雏形,内陆口岸、场站、仓储、信息网络、专业市场已经到位;西部物流园区亦已初具雏形,西客站已投入运营,小商品市场、农副产品市场、汽车专业市场已初具规模,各类物流资源配备基本齐全;同时,东明石化物流园区、湖西商贸物流园区、巨野煤炭物流园区、鄄城中药材科技物流园区、郓百商贸物流园区、定陶艺达物流园区、XX县区跃进塔商贸物流园区等建设进展较快。目前,遍布全市的物流运输、货源基地及辐射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物流网络已经形成,并安装配备了卫星定位系统。(四)城乡市场协调快速发展。我市城乡消费品市场活跃,交易额有了较大的提高,2007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7.9亿元,同比增长19.1%。并呈现出了城乡市场零售额同步增长,共同繁荣的格局。其中城市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76.2亿元,增长19.5%,拉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0.4个百分点;农村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51.7亿元,增长18.8%,拉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8.7个百分点,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7.5亿元,同比增长24.1%。其中城市市场实现零售额160.2亿元;增长24.3%,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137.3亿元,增长23.9%。(五)限上企业支撑作用明显。随着消费规模的扩大,全市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规模也逐步扩大,达到限额以上标准的企业不断涌现,2007年底已达到618个,同比增长118.4%;又由于大型超市、大型购物中心的竞相发展,大型批发零售企业以其强大的资金实力和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了绝对优势。2007年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104.8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32%,同比提高16.7%,拉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7个百分点。今前前三季度,全市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115.7亿元,同比增长56%,增速比限额以下企业及个体户高48.4个百分点,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8.9%。第2页共8页(六)非公有制物流发展迅速。全市商贸物流呈现出国有集体与个体、私营、股份制及外商投资等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