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医对睡眠的认识VIP免费

中医对睡眠的认识_第1页
1/6
中医对睡眠的认识_第2页
2/6
中医对睡眠的认识_第3页
3/6
中医对睡眠的认识中医对睡眠的认识中医有关睡眠主要有4种理论:阴阳消长论、营卫循行论、心主神明论、脑主神明论。虽然临床上有脑主神明和心主神明的争论,但很多医家在承认心脑共主神明的同时,往往依据临床各有所侧重,现代关于睡眠机理的中医论述大都基于此。徐凌云和高荣林将中医睡眠学说概括为阴阳睡眠学说、卫气运行睡眠学说和神主睡眠学说。以阴阳睡眠学说为总纲领,揭示了睡眠和觉醒的基本原理;卫气运行睡眠学说是阴阳学说的具体化,揭示了睡眠的运动本质;而神主睡眠学说这突出了中医的整体睡眠观,揭示了睡眠是人体整体的生命活动形式。董德懋则将睡眠障碍概括为:阴虚失眠胃不和失眠、阳虚多寐、湿重多寐,在对睡眠的认识中,他也特别强调阴阳的主导作用。俞宜年认为人的情志活动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这种反映是属心、脑神经活动的范围。且肝主疏泄,调节精神情志,所以心、脑、肝与睡眠关系密切。睡眠障碍的辨证论治中医关于睡眠障碍的辨证论治颇为丰富,近年来不少医者从临床实际出发,探求其发生的机理,提出了一些新的辨证思路。1.从五脏论治有学者认为失眠症其病因病机主要表现于肝,波及五脏,统顾五脏实体病证。提倡五脏皆有不寐的整体观,从肝论治、兼顾他脏、辨证加减的证治体系,并由此分脏制定了失眠症证治方案。2.从精神情志论治伊明瑞等认为精神情志与不寐关系密切,由此将不寐分成烦恼型、多疑型、紧张型、抑郁型,分别选用清热泻火、疏肝降逆法,滋阴清热、理气解郁法、清心宁神、调和肝脾法等治之取得良好效果。3.从昼夜节律论治郁青萍和高翔等认为人体的睡眠是一种具有昼夜节律性的生理活动,失眠则是这种正常睡眠一觉醒节律紊乱的结果遵循这一规律,提出因时制宜治疗失眠。4.从心肾相交论治陈武山认为所有的失眠都是火不归根引起的,所有的治疗方案,最终都需要回到引火归根、心肾相交的问题上来,并将失眠分为五型:肝气郁结型、肾精不足型、心火旺盛型、经脉瘀阻型、痰湿阻滞型。5.从肝脾论治张其慧认为导致失眠一证产生的诸多病因病机均与肝脾失调有关,中医治失眠的理法方药的选择,应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注重调理肝脾。6.从胃论治许映絮和陈英杰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应理解为:凡伤及脾胃之阴阳气血,使胃气不安和者,均可导致或加重失眠。并认为遣方用药应常常顾及胃气:苦寒败胃,清热泻火之品不宜大量、久用中病即止,或兼投养阴清热之品;重镇伤胃,重镇潜阳之品易伤胃气,非阳亢者,应慎用之,推崇用琥珀及珍珠末,认为此二品镇惊安神之力不弱,且不伤胃气,并可加入麦芽、神曲、鸡内金以助胃运化;酸涩敛收,失眠多兼痰夹火,酸涩之品易留邪,邪若不去,终致后发,故慎用。7.从顾护阳气论治唐国斌认为治疗失眠应该注意顾护阳气,尤其是肾阳。失眠初发之时,人体处于心理应激状态,交感神经兴奋,主要表现为火热阴虚之象,但交感神经长期兴奋则会逐渐疲劳而形成阳虚证,这时应适当考虑应用补阳药作为反佐;如果长期失眠,阳气必亏,更应重视温阳药的应用,而他法则不足以取效或取效缓慢。在临床上强调使用肉桂等温阳通阳之品。8.从交通阴阳论治孙建平认为失眠的根本病机是卫气浮燥于外而营阴孤立于内,阴阳阻格不通所致。因此治疗失眠的关键在于以药引阳入阴。半夏同时具有从阴到阳及从阳到阴的特性,具有交通阴阳的作用,因而在治疗失眠的方药中应该选用,不应畏其辛燥。9.从瘀论治赵成志等根据久病入络、久病必瘀的观点,认为顽固性失眠治必活血化瘀,宜用血府逐瘀汤之类。虽然各位医家提出了众多辨证新思路,但少有创新性,大都是在睡眠障碍总体辨证思路中强调某一点,依据的大都是自己的个人经验,且缺乏具有说服力的实验依据。治疗方法(一)内治法1.汤剂汤剂仍然是目前最主要的中医药疗法,大多数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循经典古方而治,而有些医家则根据自己的观点自创汤剂连玲霞自拟清浊安神汤(茯苓30g,柴胡15g,川芎9g,半夏10g,陈皮10g,枳实10g,黄连9g,黄芩9g,当归10g,泽泻9g,车前子10g,石菖蒲15g,远志10g,甘草9g)治疗失眠,总有效率95.8%。陈祖周自拟加味生铁落饮(生铁落100g,丹参30g,茯神15g,远志10g,琥珀10g,辰砂5g,柏子仁20g,...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医对睡眠的认识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