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三袋麦子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并正确书写,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体验理解文中的词语。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个故事,并用不冋的语气读好不同角色的话。品析重点词句,理解和感悟课文内容。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根据课文的语言材料创造性地表演故事内容。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讲述这个故事,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对小猪、小牛、小猴的不同做法作出评价与说明理由,知道小猪、小牛、小猴谁的做法好,体会三个动物的美好品格,明白不同的做法会有不同的结果的道理。在阅读过程中尊重学生的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和感受,各抒己见,并练习讲故事。教学难点:理解三个小动物的处理方式不同,其结果各异的道理。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并正确书写,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体验理解文中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个故事,并用不同的语气读好不同角色的话。品析重点词句,理解和感悟课文内容。【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引导交流:小朋友们,你知道我们吃的白面馒头使用什么做的吗?(麦子)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快要过年了,土地爷爷想得真周到,特意把三袋金灿灿的麦子送给三个可爱的小动物,让它们过个好年,这可乐坏了三个小动物,你们想知道他们是怎么处理这三袋麦子的吗?那就一起来学习童话故事:《三袋麦子》。2.板书课题:三袋麦子,学生齐读课题。指导“子”应读轻声。3.读了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梳理并板书有价值的问题。)二、诵读课文,探究初成。(一)初读课文,认读字词。1.多媒体课件出示自学要求。(1)画出文中生字新词,读读几遍。(2)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解决,想办法记住宇形,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联系生活实践进行理解,并多读几遍。(3)再读课文,边读边用序号标出自然段。(4)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把课文读连贯。(5)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能说出故事的大体内容。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按自学要求自读课文。3.教师检查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学习。4.检查自学效果。(1)课件出示文中的词语(生字词语中的生字带有注音)。礼物麦子喊道馒头烙饼面粉食品饱满保存杂粮防止虫蛀嘴唇憨厚告别告诉神秘麦囤自豪收获抚摸兴奋金灿灿迫不及待各种各样哈哈大笑(2)学生自由认读。(3)指名读,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正确的字音。(4)指名领读。(5)去掉注音,一人一词,全班学生开火车读,随时纠正读得不正确的字音。(6)学生自由发言,全班交流记住生字字形、弄懂词语意思的方法。(记字形,可以用熟字换部件的办法。如:记“麦”,把“表”(或“素”“青”)的下面部分去掉,换上“夂”(折文儿)。理解词语的意思,可以用查字典的办法。“太棒了”的“棒”是“好”的意思。)(7)理解词语:烙饼:在热锅上烫熟的饼,本课指小猪做的小麦面饼。发霉:指小麦生了霉菌。虫蛀:被虫咬坏。麦囤:存放较多粮食的器具。憨厚:的意思是老实厚道。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提出要求:(1)默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不漏字、不重复。(2)请你按“快过年了”“一年以后”把课文分成两部分(或按照“收到礼物”“处理礼物”“最后结果”分成三部分),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2.学生默读课文。3.指名分自然段合作读。(师生进行评价。)4.全班交流:第一种分段方式: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讲三个小动物都意外地得到了一袋小麦,它们各自作了处理。第二部分(第5〜9自然段):讲土地爷爷向三个小主人公询问它们各自处理小麦的情况。第二种分段方式: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三个小动物都意外地得到了一袋小麦。第二部分(第2〜4段):讲三个小动物把意外得到的一袋小麦各自作了处理。第三部分(第5〜9段):讲土地爷爷向三个小主人公询问它们各自处理小麦的情况。5.快速浏览课文,把课文中的对话部分画下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对话,尝试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读。6.再次自由练习读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