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满洲里市第一小学资源教室建设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特殊教育二期提升计划(2017-2020)》精神,结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普通学校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建设指南》的要求,切实推进融合教育发展,以资源教室为抓手,提高融合教育质量,满洲里市第一小学我们之所以能在短短二年内基本完成资源教室的建设与运作,是因为有各级领导及专家支持与巡回指导。也因为我们南一有一只团结协作的特教工作小组。我校各级领导都非常重视特教工作。各学科老师都积极配和特教小组工作。使融合教育理念能深入每一位教师的心理也是我们特教小组努力的目标。现申报呼伦贝尔示范性资源教室;一、基本情况满洲里市第一小学随班就读的学生已有8名。学校建立了随班就读工作的保障体系,完善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力图让随班就读学生在普通学校环境中受到应有的发展,为今后自立、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打下基础。使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有机结合,互相渗透,共同提高。二、申报条件1.理念更新。我校重视对教师的培训,学习特教知识,更新特教理念。2.经验积累。我校的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能关心、爱护学生,不歧视特殊学生,善于发现特殊学生的长处,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努力进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特殊学生的教育坚持因材施教,提供适合的教育,充分发挥特殊学生潜能,进行有效的帮助。在研讨活动中,老师们交流个案,交流心得,交流困惑,商讨解决之道,积累了一定的经验。3.工作管理。由教学校长蒋主管,教导主任董主任专管,具体落实到有随2班就读班的班主任、任课老师的管理形式,加强心理咨询室的管理和运用。4.家校联合。家长是影响随班就读学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学校主动为家长提供有利于其参与学校教育的条件,倾听他们的意见,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合力。5.同伴互助。随班就读学生虽然是比较特殊的个体,但是不应该因其特殊而失去或减少与正常儿童充分交流的机会,积极地组织学生以给随班就读学生安排教学辅助伙伴等各种形式,帮助随班就读儿童。三、建设内容1.建章立制,长效管理。成立随班就读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开展工作研究,明确职责,形成一种合力。将随班就读工作纳入日常管理,制定随班就读工作的系列制度,《随班就读实验工作管理制度》、《随班就读教育教学工作细则》、《随班就读管理工作细则》、《随班就读研究工作制度》用以指导学校随班就读工作,并制定了资源室和教师工作职责:《资源室教师职责》《资源教师职责》《随班就读教师职责》等,使随班就读工作规范化、制度化。2.精选教师,加强培训。特殊教育工作组长:校长赫晔明。副组长:书记宋美华、教学校长蒋丽萍。组员:德育处主任董海燕、语文教师范文东、、姜金楠、张静、曲丽霞、李慧、数学教师马力、张翠敏、杨华、心理语文教师白艳丽、音乐教师杜薇,美术教师杨溢、英语资源教师李文晶。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是做好随班就读工作的前提和保证。我们精心挑选思想觉悟高、事业心强,教育、教学有经验的老师担任随班就读的教学工作,使特殊儿童享受平等的优质教育。组织教师参加关随班就读的各项活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自学与钻研,提高教师的业务知识和工作能力。3.要加强特殊教育科学研究。下一步要组织相关教师通过设立专项课题,3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大力开展特殊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形成特殊教育良好的教育科学研究氛围。计划组织开展随班就读优质教案评选等多种活动,激发随班就读教师自我监督、自我指导。4.实施全员育人德育导师活动。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特殊的,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孩子,都需要关爱。我们充分发挥每一位老师的力量,每人认领一个孩子,开展德育导师活动,此活动就是由适合陪伴的学生和一名教师从学习上、生活上、心理上共同帮助一名特殊儿童,与家长密切联系与合作,让孩子在有限的学校生活中得到德智和心理等各方面的提升。在老师、同学群体中健康成长。5.关注特殊儿童的身心发展。由于特殊儿童和正常儿童在某些方面有所欠缺,充分发挥特殊儿童心理咨询室作用,帮助这些学生释放心理压力,解决心理困惑和矛盾。计划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举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