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天下英雄谁敌手?生子当如孙仲谋。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书愤》陆游——《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赤壁赋》苏轼•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英雄,而苏轼最欣赏的又是谁呢?三国时代涌现出这么多的英雄人物,为什么苏轼偏偏就对他情有独钟呢?教学目标•1、了解苏轼的生平•2、通过朗读体会本词的豪放之处•3、理解词中写景、怀人、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一、了解题目“念奴娇”为词牌名,念奴是唐代一个很著名的歌伎,因其音调高亢,遂取为调名,此调也因此而得名。此调宜于抒写豪迈感情。题目是“赤壁怀古”,告诉我们这首词的主要内容是苏轼在赤壁这个地方游览的时候,触景生情,进行怀古,缅怀古人。二、知人论世苏轼•苏轼(苏轼(1037——1101),字,字子瞻,子瞻,号“号“东坡居士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子世人称其为“苏子瞻、苏东坡”。北瞻、苏东坡”。北宋著名宋著名文学家、书文学家、书画家、诗人,美食画家、诗人,美食家家,,豪放派豪放派词人代词人代表。中国文学史上表。中国文学史上少有的全才之一。少有的全才之一。苏洵、苏辙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唐宋八大家(文)辛弃疾苏辛(词)黄庭坚米芾蔡襄苏黄米蔡(书法)三苏黄庭坚苏黄(诗)苏轼自题金山画像自题金山画像心似已灰之木,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身如不系之舟。问余平生功业,问余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黄州惠州儋州。创作背景•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往黄州作团练副史。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的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他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而他于元丰五年写下的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则堪称其豪放词的代表作。三、朗读并熟悉课文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读读情感:豪迈奔放语气:雄浑粗重语速:快中有慢重读:动词、形容词重点字词大江:长江。东去:向东流去;“东”名词做状语,向东风流:有丰功伟绩的、杰出的有才华的意思纶巾:青丝帛的头巾。樯橹:船上的桅杆和摇船的桨,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灰飞烟灭:“灰”:像灰一样,“烟”:像烟一样,名词做状语。华:指(头发)黑白混杂。华发,白发。尊:通“樽”,酒杯。酹:祭奠。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如画的祖国江山啊,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俊。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神游于三国战场,该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人的一生就像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洒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吧。四、赏析课文本词的结构上阕:描写赤壁之景下阕:抒发怀古之情作者看到了哪些赤壁景观?大江、浪、故垒、乱石、惊涛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字词特点角度修辞基调乱穿惊拍卷雪险怪高峭汹涌水石相击狂澜奔腾水色纯白形声形色夸张拟人比喻豪迈奔放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面对如此磅礴壮美的赤壁景观,作者生发了哪些怀古情思?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江山如画”承接上文对景色的描写,“一时多少豪杰”既照应开头“千古风流人物”,又为下阕赞写周瑜作了铺垫。“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烟灭。”你从中读出这是一个怎样的周瑜?(小组讨论)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年轻得意(侧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