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力》教学案例参加人员:全体物理教师课题:《摩擦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知道滑动摩擦、静摩擦、滚动摩擦的存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3)知道摩擦力的利和弊,能举例说出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知道在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控制变量法,体会探究过程和科学方法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对实验信息进行收集、交流和处理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激发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2)通过交流讨论,学会倾听别人的见解,有与他人合作的意识,认识交流合作的重要性;(3)通过联系实际,具有把物理知识用于解释日常生活现象和自然现象的意识。[教学重点]1、认识摩擦现象,会判断摩擦力的方向,会测量摩擦力的大小。2、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3、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教学难点]1、静摩擦力的方向。2、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一、摩擦力通过播放录像导入新课。①传送带把货物送到高处;②从滑梯上滑下的儿童,在水平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后,慢慢停下来;③骑自行车的同学不蹬脚踏板,自行车会慢慢停下来。教师:(1)货物为什么不下滑?(2)②、③中的运动最终都会停下来,这是为什么?学生仔细观察并思考,学生认真观察录像,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猜想这些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到一个起阻碍作用的力。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认识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当它们有相对运动趋势或做相对运动时,接触面间就产生阻碍运动趋势或相对运动的力——摩擦力。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摩擦力的概念,并介绍三种摩擦力。教师:同学们是否感受到过摩擦力的存在?学生可能回答情况:①推桌子需要很大的力,感觉到有阻碍,因为桌子和地面间有摩擦力;②用手搓桌子,感觉到用了力气,手和桌面间有滑动摩擦力;③走路时,感觉脚用力后蹬,才能前行,脚和地面间有摩擦力等。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及鼓励,引导学生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并会判断摩擦力的方向。教师:同学们提出了许多生活中常见的与摩擦力有关的现象。现在请同学们参与以下的活动,在活动中细心体会手的感觉。①用手按在桌面上滑动;②改变手按在桌面的力的大小,再在桌面上滑动,体会与①有什么不同;③用手在课本上或衣服上滑动,体会与在桌面上滑动的感觉有什么不同。学生进行活动:①用手按住桌面滑动或用脚蹬地(让学生交流感受);②用手在课本上,或衣服上、头发上等滑动(交流感受);③加大手的作用力(流感受)。二、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1、提出问题,进行猜想。教师:同学们在刚才的活动中体会到了摩擦力的大小是不一样的。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所了解的相关知识,猜想一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请把猜想写下来。学生猜想假设:①与压力的大小有关;②与接触面积有关;③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教师在教室里巡视,督促每个学生都积极思考,同时引导学生进行猜想,避免学生的盲目猜想,必要时可以与学生共同讨论,寻找现象中产生的因素。学生各自猜想后,提出来供同学共同讨论,论证猜想的可行性。教师将学生主要提出的猜想列在黑板上,帮助学生排出一些不必要因素,确定出需要探究的猜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出二到三个可能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①与压力大小有关;②与接触面积有关;③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2、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教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一个验证我们提出的猜想的实验方案。学生以前后两排4位同学为小组思考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各小组内进行方案交流。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学生进行交流,根学生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师生共同据交流情况,提出可以在研究过程中采用控制变量法。实验原理:二力平衡(即F=f)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