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物体的质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质量的定义、单位及它是物体的物理属性.2.熟悉托盘天平的主要结构,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3.了解日常生活中测量的工具.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际操作天平,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2.通过使用天平,学会测量固体的质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阅读产品说明书和上网查阅资料的兴趣,养成他们在多种渠道中,用多种学习方式进行学习的习惯.2.通过介绍我国古代的天平,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重点难点】重点质量的概念和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难点1.正确理解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2.正确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教学准备杯子、水、铁钉、铁块、木块、托盘天平(附砝码盒)、常用测量质量工具的挂图.┃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当菜站的售货员用秤给你称了1千克的西红杮时,你可曾想过,这“1千克”说的是西红柿的什么?(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注意归纳学生的不同答案,可做如下说明:“1千克”指的是西红柿的质量.若说是西红柿的重量也可以,因为质量和重量在生活、贸易中是同义词.2.提高服务质量的含义是什么?这里所说的质量与西红柿的质量,含义是否相同?那么,物理学里所说的质量,指的是什么?(学生讨论这两个质量的意义.)新课教学一、物体的质量出示一杯水、铁钉、木块.说明,上述物体分别由水、铁、木材等物质组成.再出示铁钉和铁块.问:铁钉与铁块都由铁这种物质组成.但它们分别含有的铁的多少是否相同?有何不同?(学生回答.)一杯水比半杯水含的水多.木块比木桌含的木材少.可见,物体中含有的物质有多少之分.物理学中用质量来区别物体的这种性质.板书: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1)质量是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用符号“m”表示.(2)举例说明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和温度而改变.问:怎样用质量的概念,描述一杯水与半杯水的不同,铁钉与铁块的不同呢?(学生讨论.回答问题.)二、质量的单位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有:千克(kg)、吨、克、毫克.(板书四个单位)从生活常识中了解学习质量概念的重要性.通过辨析引出物理学中质量的概念.引出质量定义、单位、符号.了解部分物体的质量是多少.形成具体印象.【板书设计】第一节物体的质量一、意义:表示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二、单位:kg、g、mg、t三、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质量不随变化而变化四、测量质量的工具1.工具:各种秤、天平2.天平的使用(1)测量固体的质量(2)测量液体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