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认识力教学目标l知识与技能⑴知道力的现象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知道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⑵知道力的单位牛顿,对1N的力形成感性认识。知道力的三要素。2过程与方法⑶通过活动,体验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三要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⑷通过对身边常见事例的分析来认识力,感受物理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现象的探究热情和思索兴趣。。教学重难点理解力的概念,能分析简单情况下的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的相互性教具弹簧、钢锯条、气球、磁铁、磁针、大头针、铁块。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多媒体展示课本图片引入课题,引起学生探究力的兴趣。(教师讲述:在人们的生活、生产活动中及大量的自然现象中,许多都有与力有关,怎样认识力?本节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1、举出一些生活中的力现象。2、举出一些生活中力的相互作用的现象。3、举出一些生活中力的作用效果的例子。二、新课教学:力是比较抽象,教学过程1、力是什么:教师:我们常常提到“力”这个字,但是在物理学中所说的力的含义要比生活中所说的力的含义狭窄、确切得多。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人推车需要力;人把水桶提起来需要力;马拉车需要用力。这些有力出现的实例中都伴有肌肉紧张,所以力的概念最初是由肌肉紧张而来的。但在在大量情况下,虽然没有出现肌肉紧张的情况,仍然有力存在,因为产生了和肌肉紧张相同的效果。大家看,用吸铁石吸引这些大头针,尽管没有肌肉紧张,不是也有力存在吗?(演示)请大家举出有力存在的实例。请大家考虑,当有力存在(或出现)时有几个物体?教师:有力存在时,一定有两个物体发生了某种作用。吸引、拉、举等等是对这些作用的具体描绘。吸铁石吸引铁钉,吸引就是吸铁石对铁休的吸引力。运动员举杠铃,举就是运动员对杠铃的力。火车头拉车箱,拉就是火车头对车箱的力……上述的例子说明,有力存在时,总有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发生了作用。所以,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组物体是施力的,另一组物体是受力的。对一个力来说,有施力物也有受力物。现在请大家指出下列各力的施力物和受力物。汽车对拖车的拉力;推土机对土的推力;起重机向上吊起集装箱的力教师: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对力的理解应注意以下两点。这里所说的作用指的就是力。当有力出现时,应分清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尤其是注意认清哪个物体是受力物体。1.演示实验:吸铁石吸引大头针。2.演示实验:铁块吸引小磁针的一个极。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多举例子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引起物体产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1)多媒体演示课本P3/图6-2、图6-3中的现象,在教师的点拔与引导下,由学生得出"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引起物体产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结论。(2)教师解释什么是"形变、运动状态发生改变"。(3)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点拔与引导下总结。(4)学生活动:举出一些生活中力的作用效果的例子。(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1)实验:用手将弹簧拉长。教师:弹簧受到拉力时变长了。(2)实验:手用力使锯条变弯曲。教师:气球受到手的压力时变扁了。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1)教师:足球静止在地面上,脚踢它时给它一个力,足球受到这个力由静止变为运动。汽车关闭了发动机后,由于汽车受到阻力,速度逐渐变小,最终停下来。可见力可以使物体运动的速度变大,也可以使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小。(2)教师:乒乓球向我们飞来,我们挥拍打去,球的运动方向变化了,又向对方的球台飞去。可见力还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1、力的三要素:怎样用力效果好?【活动3】:P6/图6-7请一位同学推门,并向全班同学汇报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哪些因素有关。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三、练习1、以下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