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隐斜视与视疲劳VIP免费

隐斜视与视疲劳_第1页
1/3
隐斜视与视疲劳_第2页
2/3
隐斜视与视疲劳_第3页
3/3
#继续教育园地#作者单位:100730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同仁眼科中心通讯作者:吴晓,Email:wuxlf@sina.com隐斜视与视疲劳吴晓视疲劳是指视觉器官长期过度的紧张活动超过其代偿能力而引起的眼部及全身的一组症状。一、视疲劳的分类1.眼性视疲劳:4种。(1)屈光性:因屈光不正未矫正致患者视物模糊,多表现为远视、散光及过度调节致睫状肌疲劳等症状;因屈光参差引起影像不等视;因屈光参差、近视或远视未矫正致调节与集合不协调。调节不足多见于老视,调节衰弱见于药物作用、中毒或睫状肌损伤等引起的睫状肌衰弱。(2)肌性:因隐斜视、间歇性斜视的失代偿期及集合不足或融合无力等原因所致。(3)棱镜性:由于配镜不当,光学中心位置不准确而引起镜片的棱镜作用。(4)视力不良性:由于眼球震颤等器质性眼病引起的视力低下。2.职业性视疲劳:从事纺织、缝纫、印刷、精密仪器等行业的患者,要求精细的视觉功能;会计、教师等职业,近距工作负担重;显示器终端使用者,由于显示器屏幕的安放位置、观看距离、亮度、清晰度、对比度及闪烁和眩光等因素的影响,使用者易产生视疲劳症状,工作时间过长也是导致视疲劳的原因之一。3.环境性视疲劳:工作环境中的照明、眩光等对眼球的刺激,后像、物像的跳动等引起眼部的不适。4.全身性视疲劳:由于神经衰弱、内分泌异常、更年期、过度疲劳、营养不良、焦虑及紧张等全身疾病引起的视疲劳。视疲劳的症状和病因多变,因此诊疗应从各种可能引起症状的因素着手,用排除方法去除诱因,最后确定病因和相应的治疗方法。隐斜视引起的肌性视疲劳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二、与视疲劳有关的几个概念1.正位视:即双眼的视轴平行,注视同一目标,可用融合功能控制眼位,并可产生正常的双眼视觉。正位视是依靠神经肌肉的反射活动维持的。临床上所说的第一眼位,是指向正前方注视时双眼的位置。在睡眠、麻醉、闭眼时,患者的眼外肌处于松弛状态,眼位处于外斜、上转位,称为休息眼位。2.融合功能:是指大脑能够把来自双眼的相同物像综合形成一个完整印象的能力。融合是一种条件反射,引起反射的刺激为双眼视网膜非对应点上的两个相同的物像,传入视觉中枢,引起传出兴奋使眼外肌运动以协调双眼的位置。融合功能分为感觉性融合和运动性融合。感觉性融合是视觉中枢使双眼的两个物像合一的能力。运动性融合是在非正位视时,能够反射性地移动眼球的位置,保证两个物像合一,使偏离视网膜对应点的物像重新回到对应点上来。临床一般检查运动性融合功能。能引起融合反射的视网膜物像移位的距离为融合范围,也就是能够引起融合反射的双眼视网膜非对应点间的最大距离,超过这一范围将不能引起融合而产生复视。正常的融合范围包括融合性集合(内融合力)和融合性分开(外融合力)。三、隐斜视1.隐斜视:指双眼有偏斜的倾向,但能够用融合能力代偿,维持眼位正位和正常的双眼单视。用人为的方法消除融合反射,分离双眼视觉后可检测出眼位偏斜。隐斜视包括水平隐斜视(内、外隐斜视),垂直隐斜视(上隐斜视)和旋转隐斜视(内旋、外旋隐斜视);95%的正常人存在隐斜视。1950年Scobee检查了1215例儿童,隐斜视的分布情况如下:视远隐斜视的度数范围为+6v~-4v,视近隐斜视度数范围为+10v~-8v,垂直隐斜视的度数范围一般<+1v。1980年张方华等检测了1156例正常视力青年的隐斜视和融合功能情况,结果显示视远时内隐斜视患者占44163%,外隐斜视患者占24148%;隐斜视范围为:内隐斜3v至外隐斜2v,平均为内隐斜0147v?1165v。视近时内隐斜视患者占11159%,外隐斜患者占76181%;隐斜视范围为:内隐斜1v至外隐斜9v,平均为外隐斜4129v?4102v。视远的内融合力为515v~1615v,外融合力为3v~9v;视近的内融合力为15v~30v,外融合力为5v~14v。在检测融合力时应用不同的检测方法得到的结果可能不同。1982年赫雨时使用同视机法检测,融合性集合(辐辏)为25b~30b,融合性分开为4b~6b。用隐斜视检测计上的三棱镜测量远距离融合性集合为25v~35v,融合性分开为4v~8v,近距离融合性集合为25v~35v,融合性分开为16v~18v。垂直融合力为4v~6v[1,2]。临床一般采用3种方法检查隐斜视:一般常用遮盖法来分离眼位,三棱镜加遮盖法和马氏杆加旋转三棱镜(隐斜计)法可以测量隐斜视的度数。由于休息眼位向外偏斜,为...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隐斜视与视疲劳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