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杂志2004年12月第19卷第24期(外科版)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病人的气道管理杨福弟,王美玲(桂林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广西桂林541001)·69·ManagementofAinvayDuringtheIncisi∞ofTrach昀inPatientswithseVerecraniocerebralInjuri鹤∥'rANGF“d“WANGMP垅”g摘要:对气管切开病人气管内吸氧、气管内吸痰、气道湿化、预防感染四个方面的管理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相关护理提供参考依据。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气道管理;文献综述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l一4152(2004)24—0069—03重型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急症,为保持呼吸道通畅,便于吸痰,常早期行气管切开。做好气道管理是护理的关键,也是减少肺部并发症,促进病人康复的重要因素。作者从气管内吸氧、吸痰,气道湿化和预防感染四个方面综述气道管理。1气管内吸氧的管理1.1氧气管选择及置人深度将一次性吸氧管前端鼻塞部剪掉,直接置人气管套管内6cm。导管深置(6cm)比浅置(2cm)对提高病人血氧饱和度(Spo:)效果好[1]。作者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发现,细导管深置易被痰液堵塞和随病人咳嗽而脱出。因此,我们采用粗管深置的方法,既不容易堵塞也不容易脱出,确保了氧疗效果。1.2氧气湿化吸氧前充分地湿化氧气,可减少对呼吸道粘膜的于燥刺激,增加氧分子的弥散能力,提高氧疗的效果。湿化瓶内加蒸馏水,每日更换1次;也可用复方硼砂或氯己定作为湿化液,每周更换1次,具有安全、无毒、无味、有抑菌作用[2‘3]。应首选湿化瓶内通氧管上装配细砂样多微孔金属头的给氧装置,可增加氧气与水的接触面积,加大氧气的湿化程度[4]。1.3氧气温化吸入温化的氧气,可减少对呼吸道粘膜的冷刺激,病人感觉舒适,有利于排痰。一般相对湿度为50%,可在湿化瓶中加入60~70℃的热水哺]。最好是使用新型加温、加湿吸氧装置,其湿化瓶中的金属棒可将水加温至37℃,从而达到温湿化效果[6]。1.4给氧效果的监测定时监测SpO。,当SpO。<0.90时,在排除手指探头接触不良、氧管脱出或堵塞等情况,应及时予以吸痰,保持气道通畅。此外,监测病人面色、唇色、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变化,以了解机体是否缺氧,也可作为调整氧流量的指征。2气管内吸痰的管理2.1吸痰管的选择选择质软、管径小于内套管直径1/2的一次性吸痰管。选用充氧、吸痰双腔管可预防吸痰导致的低氧血症。2.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行气管内吸痰应戴口罩、戴无菌手套,用物保持无菌,吸痰管一用一换,冲洗溶液选用灭菌生理盐水或蒸馏水。2.3吸痰要领2.3.1正确把握吸痰时机适时吸痰:吸痰时机①听到病人呼吸伴痰鸣;②用听诊器在胸壁上部可听到痰鸣音;③SpO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