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评·走出痛风性关节炎诊断和治疗的误区施桂英近年,国内许多医院相继建立了血清类风湿因子和人类白细胞抗原一的检测方法,尽管它们为临床诊断提供了参考依据,但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尤其明显的是,一些医师不问其他,简单地将类风湿因子阳性或一阳性者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或强直性脊柱炎,于是造成了对一些患者的误诊和误治。与上述现象同出一辙的是,许多医师也简单地将血尿酸增高等同于痛风,或对急性发作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给予别嗓醇治疗,而且这种误诊误治的现象屡见不鲜。为此,有必要呼吁医务人员应对发病率日益增加的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和处理提高认识,走出误区,规范治疗,防治结合。一、痛风是一综合征痛风系由漂吟代谢的终末产物—尿酸钠或尿酸结晶从超饱和的细胞外液沉积于组织或器官所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该综合征包括①反复发作的特殊类型的急性炎性关节炎②器官或组织中破坏性结晶的聚集,即痛风石③尿酸性泌尿系结石④痛风性肾病〔’〕,较少见。痛风患者几乎均以急性关节炎为首发表现,以此作为痛风发病的起点,到患者出现痛风石或泌尿系结石,通常要经历一年或更长时间。故可认为该综合征从发生到发展完全是一跨越余年的急慢性病变交替出现的慢性病程。它不仅要求医师善于处理急性关节炎,还应长期追踪患者的后续变化,做到防治结合。痛风患病率在男性为一拟,高峰年龄为一岁女性患病率为一,高峰在岁以上。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及饮食结构改变,痛风发病年龄已呈年轻化趋势,目前,在临床上见到十几岁发病的患者已非个案。痛风患者中有阳性家族史者可达一。二、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是指细胞外液的尿酸盐呈超饱和的一种化学变异状态。以血清尿酸水平高于所测实验作者单位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风湿科室同性别正常人均值为上界。国际上以血尿酸在男性留林和女性酬林定为高尿酸血症。各种原因引起的尿酸产生过多占一巧,如原发性或继发于高嚷吟饮食、核普酸转化增加、三磷酸腺普降解加速及酗酒等或尿酸排泄减少占一,如原发性或继发于肾功能不全、肾小管尿酸盐分泌减低、肾小管尿酸盐再吸收增加、高血压或药物影响如环袍素,水杨酸或两者兼有,均可导致高尿酸血症。在临床上如何区别高尿酸血症系因产生过多或排泄减少所致有报告指出可借助于尿尿酸测定加以区别。例如,所测尿尿酸在严格无嚷吟饮食后,或进普通饮食下,则提示尿酸产生过多进普通饮食下尿尿酸一为可疑产生增加。对高尿酸血症患者应做进一步病情分析,不能简单地将其等同于痛风。在此仅就痛风综合征中的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和治疗问题加以说明。三、痛风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从发生到发展通常经历以下期,即①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②急性痛风性关节炎③间歇期痛风④慢性痛风石痛风。一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血尿酸增高超过正常值,但无关节炎、痛风石或尿酸盐结石表现的称为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它在成年男性的患病率为一。一旦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者出现关节炎、痛风石或尿酸盐结石任何一种表现时,则标志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阶段的终止和痛风病的起始。国外报道,痛风的年累计发病率随血尿酸水平增高而增加,如血尿酸岁林者为,血尿酸在一,岁一林者为,在一岁一林者为,在一岁一林者为,创林者高达。因此,无症状高尿酸血症被认为是痛风的前期状态,尽管有的痛风患者血尿酸并不增高。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潜在危险是发生痛风性关节炎和肾石。基于此点,是否应对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者进行治疗呢有报道指出,从发现高尿酸血症到首次关节炎发作,其间要间隔一年时间高尿酸血症者结石发病率并不比正常人显著增加仅大倍尿酸性肾石主要与尿尿酸增高有关,尿尿酸一毗者中,可发生结石。由此看来,对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者过早进行药物干预治疗,利不大于弊,学者们不主张将其列入降尿酸治疗之列。近年也有文献报道,高尿酸血症已成为高血压、心血管病、肾病及脑卒中的危险因子之一可溶性尿酸盐可激活炎症反应,在鼠的实验中可致肾内血管病及血压升高。但在尚缺乏充分证据的情况下,即使推荐对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患者进行初级预防性治疗也要十分慎重。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在什么情况下应开始治疗呢一般认为出现下列表现之一应作为治疗指针①急性血尿酸产生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