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叫做功教材分析:本节是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一章第一节的内容,在机械运动的基础上,讲述了机械功以及做功的必要条件和功的计算。这些知识是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又与现实生活联系十分密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机械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2、理解功的计算公式W=FS,知道功的单位。能用功的公式进行有关计算。【过程与方法】:3、经历观察和解释生活、生产中的有关实例的过程,了解功的含义,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物理现象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通过观察生产、生活中的做功实例,认识到物理知识与自然现象、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的品格。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识别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做功,在什么情况下未做功。【难点】:怎样正确的测算功。教学过程:一、创设悬念,引入新课【演示】(媒体展示)(1)举起杠铃在空中静止不动(2)提着一桶水在水平路面上行走二、启发引导,探索新知1、怎样才叫做功【演示】(媒体展示)(1)竖直向上提升物体(2)水平面上推动小车学生活动1:找找共同点师生共同归纳功的定义。【板书】: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沿着力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做功。学生活动:归纳做功的二个必要条件。学生活动(媒体展示):通过实例分析“劳而无功”,“不劳无功”的情况。共同归纳力不做功的情况【板书】不做功的三种情况:(1)F≠0S=0(劳而无功)(2)F=0S≠0(不劳无功)(3)F≠0S≠0F⊥S(垂直无功)让学生阅读“活动二”部分的内容,回答力对物体做功了吗?a.小鸟将虫子从地里叼起来。b.人将油桶推到仓库中。c.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明确】研究力做功的问题,一定要明确谁施力,谁在做功;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是否沿力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2、怎样测算功。【演示】做功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服有关【明确】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等于力对物体做的功。计算公式:W=FS,功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J)。运用公式计算时,物理量一律用国际单位,1J=1N﹒m。【思考】手托两个鸡蛋升高1米,手对鸡蛋大约做多少功?活动3:怎样正确地计算功【例题教学】例题1(见媒体)例题2(见媒体)例题3(见媒体)3、机械功原理【思考】:使用机械的好处,【思考】使用机械省功吗?学生活动:使用机械做功时,功的大小。【板书】机械功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三、总结反思1.功的含义和功的两个必要因素2、功计算公式:W=FS3、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四、课堂作业:P6第2、3题五、板书设计11.1怎样才叫“做功”一、做功的含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二、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3不做功的三种情况:(1)F≠0S=0(劳而无功)(2)F=0S≠0(不劳无功)(3)F≠0S≠0F⊥S(垂直无功)三.功的计算1、公式:功=力×距离W=Fs2、单位:J1J=1N·m四.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