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期末复习一、选择题1.当法定准备率为20%,商业银行最初吸收存款10000元时,银行体系所能创造的货币总量为(C)。A.2000元B.8000元C.50000元D.100000元2.资本市场是(C)。A.从事货币买卖的市场B.从事短期信用工具买卖的市场C.从事长期信用工具买卖的市场D.进行投资的场所3.货币供给是指(B)。A.基础货币的变动量B.流通中的货币量C.银行存款总量D.银行贷款总量4.被称为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模型是(D)。A.总需求—总供给模型B.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C.新古典增长模型D.IS—LM模型5.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的条件是(A)。A.自发总需求的增加B.自发总需求的减少C.价格水平上升D.价格水平下降6.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自发总需求的增加会引起(B)。A.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上升B.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下降C.国民收入减少,利率上升D.国民收入减少,利率下降7.凯恩斯主义所重视的政策工具是(A)。A.需求管理B.供给管理C.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并重D.国际经济政策8.下面的经济政策中,属于需求管理的是(C)。A.收入政策B.人力政策C.货币政策D.指数化政策9.属于内在稳定器的财政政策是(C)。A.货币供给B.政府购买C.社会福利支出D.政府公共工程支出10.属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资本项目的是(D)。A.一国为别国提供保险的收入B.一国对别国劳务出口的收入C.一国对别国教育事业的赠予D.一国在别国发行债券的收入二,名词解析1.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高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2.无差异曲线是指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点德轨迹。3.需求较差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他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反应程度。4.需求收入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量变动的反应程度。5.边际成本:是厂商在短期内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所增加的总成本。6.机会成本: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7.隐成本:厂商本身自己的做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8.边际效用: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加。9.边际报酬递减呢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次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10.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的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11.价格歧视:以不同价格销售同一产品。12.编辑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13.等产量曲线: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14.吉芬商品:需求量与价格同方向变动的特殊的低档物品。15.寡头垄断市场:是指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的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的这样一种市场组织。16.市场失灵:现实的资本主义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下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形成因素有垄断、外部影响、公共物品、不完全信息。17.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18.基尼系数: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19.占优策略均衡:由博弈中的所有参与者的占优策略组合所构成的均衡就是占优策略均衡。20.准租金:就是对供给量暂时固定的生产要素的支付,即固定生产要素的收益。准租金为固定总成本和经济利润之和。三、解答题1、供求变动的影响因素各是什么?(1)需求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对应于各种可能的价格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的数量。影响因素:①消费者的收入;②消费者的偏好;③相关商品的价格;④消费者的预期、政府政策等。(2)供给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对应于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商品的数量。影响因素:①生产技术水平;②生产过程中投入品的价格;③相关商品的价格;④厂商的目标、对未来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