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与诊断标准·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草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前言: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老年期痴呆的患病率正在逐年增高。血管性痴呆是老年期痴呆第二位重要的疾病,对于该疾病的正确诊断,建立统一的诊断标准不仅对理解其病理生理和适当的治疗至关重要,而且为促进多中心合作、推进血管性痴呆的研究有很大的帮助。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组织了北京、上海、广州的部分神经科、精神科教授,在参照第四次修订诊断与统计手册(!"#$!)、国立神经病及卒中研究所$国际神经科学研究与教育协会(%&%!"$’&()%)、第*+次修订的国际疾病分类法(&,!$*+)的基础上,经多次讨论,制订了我国的关于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征求意见稿。定义:血管性痴呆系指缺血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损害所致的痴呆。诊断标准:一、临床很可能(-./01023)血管性痴呆*4痴呆符合!"#$!$(的诊断标准,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明显下降,尤其是自身前后对比,记忆力下降,以及5个以上认知功能障碍,如定向、注意、言语、视空间功能、执行功能、运动控制等,其严重程度已干扰日常生活,并经神经心理学测试证实。54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临床检查有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如偏瘫、中枢性面瘫、感觉障碍、偏盲、言语障碍等,符合,6、#(&上相应病灶,可有7无卒中史。影像学表现:多个腔隙性脑梗死或者大梗死灶或重要功执笔者单位:8*++9+广州,中山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科(钱采);上海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华山医院神经科(吕传真);北京医院神经科(王新德)能部位的梗死(如丘脑、基底前脑),或广泛的脑室周围白质损害。:4痴呆与脑血管病密切相关,痴呆发生于卒中后:个月内,并持续;个月以上;或认知功能障碍突然加重、或波动、或呈阶梯样逐渐进展。<4支持血管性痴呆诊断:(*)认知功能损害不均匀性(斑块状损害);(5)人格相对完整;(:)病程波动,多次脑卒中史;(<)可呈现步态障碍、假性球麻痹等体征;(8)存在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二、可能为(-/==>023)血管性痴呆*4符合上述痴呆的诊断;54有脑血管病和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4痴呆和脑血管病可能有关,但在时间或影像学方面证据不足。三、确诊血管性痴呆临床诊断为很可能或可能的血管性痴呆,并由尸检或活检证实不含超过年龄相关的神经原纤维缠结(%?6=)和老年斑("@)数,以及其他变性疾患组织学特征。四、排除性诊断(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痴呆)*4意识障碍;54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所致的痴呆(如阿尔茨海默病等);:4全身性疾病引起的痴呆;<4精神疾病(抑郁症等)。注:当血管性痴呆合并其他原因所致的痴呆时,建议用并列诊断,而不用“混合性痴呆”的诊断。(执笔:钱采、吕传真、王新德)(收稿日期:5++5$+*$59)(本文编辑:陈秀华)严正声明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第;期和中华神经科杂志第:期的插页广告刊登了“首届全国心血管危险因素与脑卒中防治论坛”征稿报名启事,将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神经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列为其会议主办单位,但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神经科杂志总编辑和杂志编辑部主任对该会议筹备过程一无所知,从未有人与他们就论坛的任何有关事宜作过商讨。为此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神经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不做会议的主办单位,不参加此次会议的任何活动,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神经科杂志》总编辑陈清棠教授也不担任大会主席,特此严正声明。并对于个别人擅自为之的侵权行为表示抗议。呼吁加强管理,加强自律,净化学术环境,杜绝此类事件再度发生。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神经科杂志》编辑委员会·;<5·中华神经科杂志5++5年9月第:8卷第<期,A>BC%3D./2,’DED=F5++5,G/2:8,%/4<万方数据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草案作者: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作者单位: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刊名:中华神经科杂志英文刊名:CHINESEJOURNALOFNEUROLOGY年,卷(期):2002,35(4)被引用次数:111次本文读者也读过(3条)1.田金州.韩明向.涂晋文.周文泉.杨承芝.杨惠民.李建生.符为民.赵建军.王永炎血管性痴呆诊断、辨证及疗效评定标准(研究用)[期刊论文]-中国老年学杂志2002,22(5)2.丁素菊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