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直接知觉和间接知觉VIP免费

直接知觉和间接知觉_第1页
1/6
直接知觉和间接知觉_第2页
2/6
直接知觉和间接知觉_第3页
3/6
直接知觉和间接知觉自从十九世纪中叶,赫尔姆霍兹提出了知觉经验论以来,心理学家有关知觉的直接性和间接性的争论就未停止过。有趣的是,不同观点的心理学家往往沿袭不同的实验思路设计各自的研究,于是得到的实验结果也就各自支持知觉的直接性和间接性。一、历史渊源直接知觉论和间接知觉论都不是凭空提出的,早在心理学家对其做实验验证之前,它们就已经是两种对立的理论观点了。直接知觉论认为知觉只具有直接性质,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知觉的刺激物说。刺激物说的思想最早来源于格式塔心理学,它的主要观点是:人们的知觉是对事物整体的反映,并不是对各部分的简单总和。比如:惠太海默(Wertheimer,1880-1943)就曾提出了一个知觉过程完整性的实证----形状恒常性。如果你将一本书放在桌子上,并站在桌子前,那么你的视网膜上就会出现一个矩形的影像,但是如果你向左或向右移动几米,那么视网膜上的影像就会变成梯形。尽管网膜影像发生了变化,但这时你所感知到的这本书还是矩形,这是因为知觉具有形状恒常性。可见,知觉具有独立于网膜影像之外的整体属性,格式塔心理学把这种整体属性称为”完形”,以往研究表明这种”完形”似乎是先天的,这也就是说知觉过程是内在的或无意识的,它可能很少受到人的各类观念的影响。不过,格式塔心理学并未明确指出”完形”是属于经验上的”完形”,还是刺激本身的”完形”,所以格式塔心理学并不能算是纯粹的直接知觉论。发展了格式塔心理学有关”完形”的思想,并将其推到极致的要属吉布森(Gibson,1950,1966,1979)。吉布森指出”完形”应是刺激的”完形”,提出了真正意义上的知觉的刺激物说。他认为自然界的刺激是完整的,可以提供丰富的信息,人完全可以利用这些信息,对作用于感官的刺激产生与之相对应的直接知觉经验。例如:由一个景物的光线分布形成的可靠线索可以直接为深度和距离知觉提供信息。自然环境中不同大小和位置的物体受到来自各种方向的光线照射,同时这些物体又反射出不同的光线,因此人在任何一个位置,观察周围空间时,都是有其特定的光线分布的,在周围空间每一点上的光线分布都含有一定的差别。比如,日常生活中,当一个人站在一条砖路上向远方眺望时,近处的砖会显得大而清晰,远处的砖会显得小而模糊。这种近处稀疏、远处密集的光线结构显示出表面介质的密度级差(在下文深度知觉一节中会有所论及),而且随着视线通向远方,砖的网膜影像变小,视网膜单位面积所包含的砖的数目增加,也显示出同样的密度变化。换句话说,光线分布的结构或表面质地的密度与物体的网膜影像都是按照视角(在下文深度知觉一节中会有所论及)规律变化的,因此人可以直接知觉距离。知觉具有直接特性,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因为如果在没有客观刺激的情况下,人们自动地产生了知觉,那这一定是幻觉,但是直接知觉论过分地强调了知觉的刺激驱动性,未注意到知觉也会受到已有经验的影响,所以在二战后,这一理论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心理学家们转而开始关注间接知觉论。早在19世纪中叶,赫尔姆霍兹就提出了知觉经验论,他认为所有的视知觉都源于我们过去的视觉经验,他甚至把瞬间完成的无意识知觉称为是一种视觉习惯。一个多世纪后,布鲁纳(Bruner,1957)和格里高利(Gregory,1970)发展了这一知觉经验论,他们认为过去经验的最主要功能是提供假设,而知觉是一种包含假设检验的过程,人在知觉时,接受感觉输入,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当前刺激是什么的假设,人们可以重复地形成和检验假设,直到验证了某一假设,才算完成对感觉信息的知觉组织。他们的观点在后来被称之为假设检验说。总地来说,间接知觉理论认为刺激本身的信息是模糊的、不完整的和不能对外界事物进行全面描述的,所以个体必须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对刺激信息作出推断、评价和解释,才能实现对刺激的真正知觉。在当代认知心理学中,直接知觉和间接知觉间的争论常被描述为自下而上(bottom-up)和自上而下(up-bottom)加工之间的对立。自下而上加工是指由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而自上而下加工则指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林塞和...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直接知觉和间接知觉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