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学案物质变化及其酸碱性适用学科科学适用年级初三适用区域浙江课时时长(分钟)120知识点第一节物质的变化第二节物质的酸碱性学习目标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和区别;能够利用石蕊试液、酚酞溶液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学习重点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了解物质的酸碱性学习难点物质的酸碱性学习过程一、复习预习个性化学案二、知识讲解第一节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本质区别宏观: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宏观:有新物质生成微观: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变,只是微粒可能改变微观:构成物质的微粒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另一种物质的联系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往往发生,在化学变化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注意:扩散、聚集、膨胀、压缩、挥发、升华、摩擦生热、铁变磁铁、通电升温发光、活性炭吸附都是变化。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变成金刚石是变化;生石灰在空气中变为粉末是变化。化学变化场伴有光、热、气体、沉淀产生或者颜色、气味等改变,但要注意有些物理变化也伴有发光(电灯),发热(摩擦)、放出气体(启开汽水瓶盖)、颜色变化(氧气变成液态氧)。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光泽、味道、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等。化学性质:物质在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活泼型、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毒性等,或指能否与氢气、氧气、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碱盐等发生化学反应。第二节物质的酸碱性1.利用石蕊溶液、酚酞溶液判断溶液的酸碱性石蕊溶液酚酞溶液溶液颜色紫色无色酸性溶液变为色变为色个性化学案碱性溶液变为色变为色2.测定物质酸碱性强弱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中性酸性增强碱性增强使用方法:用洁净的蘸取被测试的溶液,滴在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对照,从而确定被测溶液的PH。三、例题精析例题1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物质杂质除杂所用试剂方法AO2HCl气体先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再通过浓硫酸溶BNaOHCa(OH)2溶液先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再过滤CNaClNa2CO3加入过量澄清石灰水,过滤DCaOCaCO3加入适量稀盐酸,蒸发例题2某金属加工厂生产过程中的废液含有少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铜,为回收利用资源和防止污染该厂向废水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少量的稀盐酸,有沉淀产生,则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不可能含有铜B.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很铜,一定不含有铁C.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一定没有硝酸银D.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可能含有硝酸银和硝酸铜例题3下列各组转化中,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组合是()CuOCaCO3Na2CO3CuSO4CuCaOCa(OH)2Na2SO4NaOHA.B.C.D.个性化学案例题4下图中甲、乙、丙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之间可以在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由某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丙物质只能是氧化物或盐B.甲、乙、丙可能依次为Fe、NaOH、CO2C.当乙为NaOH时,它可由Ca(OH)2与Na2CO3反应生成D.当甲为一种碱时,它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可能产生两种沉淀个性化学案四、课堂运用一.我会选择:每题3分,共45分;1.以下家庭小实验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观察水的沸腾B.比较酒精和水蒸发的快慢C.将纯碱粉末加到白醋中产生气泡D.用木炭和棉花净化水2.下列物质在实际应用中,属于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浓硫酸作干燥剂B.盐酸除水垢C.氢气作为人类理想的能源D.用硫酸铜检验蛋白质的存在3.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品图标,装运浓硫酸的箱子应贴的图标是()4.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新鲜杨梅汁中滴加石蕊试液会显()A.紫色B.红色C.蓝色D.无色5.实验室用棕色试剂瓶盛浓硝酸,由此猜测浓硝酸可能具有的性质是()A.它是深棕色的溶液B.它是稳定的化合物C.它是易跟空气反应的物质D.它是见光易分解的物质6.下列实验操作可能会引发事故的是()A.稀释浓硫酸时,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