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和异常脑脊液细胞中常见细胞类型发布时间:2011年05月05日编辑:梁斯文正常和异常脑脊液细胞中常见细胞类型类型内容一、圆细胞(免疫活性细胞)1、小淋巴细胞;2、大淋巴细胞;3、激活淋巴细胞;4、浆细胞二、单核-吞噬细胞1、单核细胞;2、单核样(激活)细胞;3、吞噬细胞;三、巨细胞/四、粒细胞1、中性粒细胞;2、嗜酸性粒细胞;3、嗜碱性粒细胞五、脑脊液腔壁细胞1、脉络丛细胞;2、室管膜细胞;3、蛛网膜细胞六、肿瘤细胞1、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肿瘤细胞;2、转移性肿瘤细胞;3、白血病细胞;4、淋巴瘤细胞七、污染细胞1、骨髓细胞;2、红细胞(如证实是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则不能算是污染细胞)八、其它细胞1、退化细胞;2、皮肤细胞;3、裸核细胞;4、神经元细胞及神经胶质细胞正常和异常脑脊液中常见细胞形态特征及临床意义名称细胞大小胞体细胞核染色质胞浆临床意义备注一、淋巴细胞:主要来自血液,正常情况下以T淋巴细胞为主,其所占比例较外周血为大。小淋巴细胞4-8um,与RBC大小差不多。多呈圆形,有时细胞皱缩呈煤炭样。核大圆,或蚕豆状,居中,占胞体大部分或全部。致密成块,深蓝色很少以致颇,蓝色,不含颗粒正常CSF中主要细胞成分。数量增多、比例失调或伴病理性细胞时则有诊断意义。可见于CNS感染和非特异性脑膜刺激反应。不活跃细胞,被抗原激活后可演变为大淋巴细胞或激活淋巴细胞,可向单核和浆细胞过度。中淋巴细胞8-12um,介于大、小淋巴细胞////亦为正常人脑脊液中的主要成分与小淋巴细胞一道约占细胞总数的(60%-70%)/大淋巴细胞较小淋巴细胞稍大,直径12-15um/稍大较小淋巴稍浅稍多,淡蓝色。可见少许嗜天青颗粒。正常偶见。增多见于CNS感染和非特异性脑膜刺激反应。实际上是一种免疫母细胞,由小淋巴激活而成。转化型淋巴细胞(激活淋巴细胞)直径一般大于10um。形态不规则,可见伪足,胞膜粗糙不完整。圆形,常有切迹,核膜清楚。较稀疏呈网状,可见1-2个核仁,少见有丝分裂。嗜碱性,无颗粒。多见于细胞性脑膜炎(特别是恢复期)、病毒脑、结核脑、脑脓肿、多发性硬化、脑梗塞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属激活淋巴细胞,由小淋巴激活而成。大淋巴样细胞(激活淋巴细胞)胞体胞核均较大淋巴大,约为小淋巴的2-4倍。直径大于20um胞膜可见伪足,不整齐,核周晕稍增粗,着色稍深。核周有一明显但非常见的圆形淡染区,称核周晕。多,强嗜碱性,色深蓝。多见于结核等CNS感染及脊髓造影、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脑肿瘤等。常伴明显转化型淋巴细胞反应及浆细胞存在。属激活淋巴细胞,由大淋巴激活而成。实际上是一种免疫母细胞。脑样细胞(激活淋巴细胞)核大浆少,核质致密,核分割成脑样外形(2叶或3叶)的异型淋巴细胞。/其功能失调时,可引起某些变态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故脑样细胞的出现对机体免疫功能的估测和某些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可能有某些辅诊意义,其确切临诊意义有待进一步论证。在抗感染和肿瘤免疫中起重要的作用。常见于病毒脑、脑肿瘤、脑膜炎、及精神分裂症等。属激活淋巴细胞,为异型淋巴细胞。具有辅助B淋巴细胞产生IgM的功能,故又称Tm细胞。正常和异常脑脊液中常见细胞形态特征及临床意义名称细胞大小胞体细胞核染色质胞浆临床意义备注浆细胞8-12um未成熟的浆细胞核大、胞浆明显嗜碱性、染色质疏松。核圆,多明显偏位。核周外多见一清晰的半圆形核周晕。偶见双核和多核。粗糙呈块状,有时呈典型的车轮状排列。典型的浆细胞胞浆丰富,均匀蓝色,少见颗粒。有时可见嗜酸性包涵体(Russel小体)。有时可见伪足样浆突。正常CSF中不存在。其出现必有抗原刺激。常见于CNS感染,尤其以结脑、脑猪囊虫病和病毒性感染更甚。由B淋巴细胞转化而来。浆细胞分泌抗体后于胞浆内留有空泡,空泡多者称为泡沫细胞。有人认为浆细胞比例明显增多是多发性硬化的一种相对特征性的CSF细胞学改变。三、单核-吞噬细胞单核细胞较大,12-20um形态色泽与血中所见相似肾型、卵型、马蹄形、分叶状、笔架形,约占胞体一半。疏松、纤细、网状。多呈淡蓝色,有时可夹有空泡,并可见多量嗜天青颗粒。占正常CSF细胞的30-40%与淋巴细胞比例约为3:7或4:6。比例倒错或形态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