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标准护理计划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由于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狭窄、痉挛等原因所导致的椎基底动脉供血区域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主要为发作性眩晕、恶心、呕吐、耳鸣和行走不稳等。常见护理问题包括:(1)有外伤的危险;(2)舒适的改变:头晕;(3)舒适的改变:恶心、呕吐;(4)焦虑;(5)睡眠型态紊乱:入睡困难、易醒、多梦。一.有外伤的危险[相关因素]1.眩晕。2.四肢麻木、乏力。[主要表现]1.眩晕,四肢乏力、麻木,行走不稳,持物不稳。2.由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可致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严重者发生痴呆。[护理目标]1.周围环境安全,病人掌握一定的防护措施。2.病人不发生受伤。[护理措施]1.有头晕或眩晕症状发生时,嘱病人卧床休息。2.保持病室安静,避免大声喧哗,操作轻柔,尽量减少不良刺激,以免诱发和加重眩晕。3.嘱病人避免突然改变体位;改变体位时,动作宜迟缓,尤其转动头部时,更应缓慢进行。4.将病人经常使用的物品放在病人容易拿取的地方。5.将信号灯置于床头,听到铃响立即予以答复。6.保持周围环境中没有障碍物,注意地面要防滑,以防跌倒。教会病人使用辅助设施,如扶手、护栏等。7.病人入厕、沐浴或外出时有人陪伴。8.加强巡视,必要时给予帮助。[重点评价]1.病人是否发生受伤。2.病人及家属能否正常采取防护措施,周围环境是否安全。二.舒适的改变:头晕[相关因素]1.脑动脉硬化。2.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脑细小动脉痉挛。[主要表现]1.发作性眩晕及持续性头晕,重症者头晕发作时,闭目卧床休息仍感觉床、屋顶等在旋转。2.头晕严重者可发生恶心、呕吐。3.改变体位时,眩晕加重。[护理目标]1.病人主诉头晕缓解或能应付尚未完全缓解的头晕。2.病人主诉发生头晕的次数减少,程度减轻。3.病人叙述感觉比较舒适。4.病人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缓解头晕。[护理措施]1.卧床休息,加强基础护理,协助病人满足其生活需要。2.保持病室安静,提供充足的休息时间,便于病人心情放松、舒适入睡。3.病人主诉头晕时应立即给予反应,如承认病人的感受,关心和安慰病人。4.指导病人采取放松技术,如想象和回忆自己最开心的事情,做深呼吸、听轻音乐等,达到缓解头晕的目的。5.遵医嘱用扩张血管药,改善循环,达到治疗目的。6.密切观察病人头晕发作持续的时间及次数。7.观察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重点评价]1.头晕持续时间、次数是否减少,程度是否减轻。2.病人感觉是否较前舒适。三.舒适的改变:恶心、呕吐[相关因素]脑部供血不足。[主要表现]1.发作性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非喷射性呕吐。2.体位改变时,恶心、呕吐加剧。[护理目标]1.恶心、呕吐症状减轻或消失。2.病人清洁、舒适,感到满意。[护理措施]1.安慰关心病人,使其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静药。2.病人呕吐时,用手托住病人头部,使其增加舒适感。3.病人呕吐完毕后,及时清除呕吐物,协助病人漱口,更换干净被服,保持床单整洁、干燥。4.遵医嘱静脉输液。5.遵医嘱使用止吐药。6.多巡视观察病情变化,记录呕吐物的量、性质、次数等,必要时送检。7.加强基础护理,满足病人需要。[重点评价]1.恶心、呕吐症状有否减轻或消失。2.病人是否清洁、舒适,感到满意。四.焦虑[相关因素]1.对疾病的预后担扰。2.住院造成家庭经济负担加重。3.环境改变。[主要表现]1.心情压抑,心神不安,多虑等。2.病人忧心忡忡,闷闷不乐,为医疗费而焦虑。3.少言寡语,失眠,不与同室病友交谈。[护理措施]1.病人能叙述焦虑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2.焦虑程度减轻。3.焦虑心理消失。[护理措施]1.认识到病人的焦虑,承认病人的感受,对病人表示理解。2.主动向病人介绍环境以及同病室的病友,消除病人的陌生和紧张感。3.耐心向病人解释病情,消除心理紧张和顾虑,使其积极配合治疗。4.加强与病人的语言交流,多与病人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加病人的信任感和安全感。5.多与家属沟通,取得家属的合作,给予病人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消除病人因住院使家庭负担加重所形成的内疚感。6.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简明扼要地对病人进行诊断和手术检查等的解释。7.协助病人认识他的焦虑,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