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张博士---内科学VIP免费

张博士---内科学_第1页
1/314
张博士---内科学_第2页
2/314
张博士---内科学_第3页
3/314
内科学(含传染病学)第一单元常见症状与体征总论:发热、咳嗽与咯痰、咯血、紫绀(发绀)、呼吸频率、深度及节律变化等症状和体征总计38个,主要掌握这些症状和体征的概念、原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临床意义。第一节发热1、概念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导致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腋温37℃,口腔温度37.3℃、肛温37.7℃),称为发热。2、发生机制发热的原因很多,发生机制比较复杂,但基本发病环节已比较清楚如下图。(1)致热源所致:致热源分为外源性致热源和内源性致热源。外源性致热源:如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衣原体、真菌等微生物)及其产物,炎性渗出物,无菌性坏死组织,抗原抗体复合物等,其特点为不能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需通过内源性致热源发挥作用。能激活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释放EP。内源性致热源:简称内热源(EP):由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所释放又称为白细胞致热源,如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TNF)、干扰素(IFN)和白细胞介素-6(IL-6)等细胞因子,这是目前已明确的四种主要EP,其特点为可通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上升,导致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体温上升。(2)非致热源所致:见于①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②引起产热过多的疾病,如癫痫持续状态、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③引起散热减少的疾病,如广泛性皮肤病、心力衰竭等。2006-3-032.不直接通过体温调节中枢,需内源性致热源发挥作用的致热源是A.肿瘤坏死因子B.嗜酸性粒细胞C.病原微生物D.干扰素E.白介素-1答案:C解析;病原微生物不直接作用体温中枢,而是激活单核巨噬细胞产生内致热源作用体温中枢引起发热。48.[真题]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的是A.病原体产生的外源性致热原B.病原体产生的内源性致热原C.白细胞产生的内源性致热原D.白细胞产生的外源性致热原E.白细胞及病原体产生的代谢产物答案:C解析:白细胞致热原属于内源性致热源,可以通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3、常见原因:感染性、非感染性以感染性发热多见。(1)感染性发热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引起感染,均可引起发热。(2)非感染性发热(1)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如大手术后组织损伤,大出血,大面积烧伤、心肌梗死;(2)抗原-抗体反应:如风湿热、药物热,结缔组织病等。(3)内分泌与代谢障碍: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严重脱水等。(4)皮肤散热减少:如慢性心力衰竭,广泛性皮炎,鱼鳞癣等。(5)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也称中枢性发热,如中暑,重度安眠药中毒,脑出血,颅内压增高等。(6)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如感染后低热,夏季低热,生理性低热等。4、临床表现:发热的分度、临床过程与特点、常见热型及临床意义(1)发热的临床分度以口腔温度为标准,可将发热程度分为:低热:体温为37.3℃~38℃。中度发热:体温为38.1℃~39℃。高热:体温为39.1℃~41℃。超高热:体温为41℃以上。协和习题2.中度发热的口腔温度是A37~37.2℃B37.3~38℃C38.1~39℃D39.1~41℃E41℃以上.答案:C(2)临床过程与特点在临床上,发热的过程大致可分为3期,各期的临床症状有所差异。体温上升期:此期主要表现为皮肤苍白、干燥,畏寒或寒战,口唇发绀,自觉外界非常寒冷。高温持续期:是体温达高峰并保持于一定水平的时期。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皮肤潮红而灼热,呼吸加速加强,头痛,烦躁和口渴等。此时可有小量出汗。体温下降期:由于机体的自卫作用,致热原已被清除,或因病人接受了解热药物治疗,体温调节中枢会使机体产热减少、散热增多,从而导致体温逐渐下降,达到正常水平。此期多有大量汗出。(3)常见热型及临床意义热型是指发热时的体温曲线类型,在临床病例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重要参考意义。(1)稽留热:是指体温明显升高在39℃~40℃及以上,24小时内体温波动相差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15.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内波动<1℃,这种热型为(2003)A.弛张热B.间歇热C.稽留热D.波状...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张博士---内科学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