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血管环合并气管狭窄术后呼吸道护理对策何琼(湖北省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湖北武汉430016)摘要目的总结18例婴幼儿血管环合并气管狭窄术后呼吸道的护理对策,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儿生存质量。方法全组病例均手术治疗,其中6例行选择性血管环矫治,5例行血管环矫治加气管狭窄矫治术,7例行心脏畸形及气管狭窄联合矫治手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均给予周密细致的气道护理,监护5~46d(10.25±6.20)d。结果本组病例除1例术后呼吸机依赖不能撤机,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于术后肺出血,余均顺利撤机,康复出院。随访1年,16例患儿均生长发育良好,无明显气促。结论血管环合并气管狭窄术后,要重视有创、无创通气期间呼吸道的细节管理、气管成形术后的护理以及加强呼吸道并发症的观察。有效的气道护理是确保此类患儿手术成功的关键。关键词婴幼儿血管环气管狭窄呼吸道护理KeywordsInfantVascularringTrachealstenosisRespiratorytractNursing中图分类号:R473.72,R725.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6975(2013)20-1900-03作者简介:何琼(1980-),女,湖北武汉,本科,护师,副护士长,从事小儿外科监护工作先天性气管狭窄是指气管梗阻病变导致大气管狭窄的一系列综合征,可能与心血管解剖异常有关,例如血管环,包括肺动脉吊带、双主动脉弓、迷走的右锁骨下动脉[1-2]。此类患儿会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吞咽困难、喘鸣及呼吸窘迫、严重低氧血症。由于先天性气管狭窄伴发畸形多,常常合并心内畸形,且术前诊断困难,治疗棘手,经常在治疗心血管畸形的同时发现此症,而使手术难度大大增加。2008年1月~2012年1月,我院为18例血管环合并气管狭窄患儿施行手术治疗,术后给予周密细致的气道护理,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8年1月~2012年1月,我科收治血管环合并气管狭窄患儿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5d~2.5岁,平均12.5月。体重3.6~9.5kg,平均(6.21±3.42)kg。包括肺动脉吊带、双主动脉弓、右位主动脉弓合并左位动脉导管等。合并心内畸形:房间隔缺损2例,室间隔缺损3例,法洛四联症2例。所有患儿术前存在反复呼吸道感染史。1.2方法所有患儿均行心脏彩超及心脏大血管CT检查明确血管环畸形及心内畸形。气管镜检查可更直观地发现气道狭窄的部位、程度,同时可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呼吸困难。本组7例行术前支气管镜检查,5例行术后支气管镜检查。18例血管环合并气管狭窄病例中,6例行选择性的血管环矫治,7例均在低温、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畸形矫治手术,心内畸形和血管环联合矫治术,余下5例行血管环和气管狭窄联合手术,联合手术中有3例长段气管狭窄采用自体气管扩大和滑动气管成形术(slide术),2例局限性气管狭窄,狭窄段长度小于气管总长度的30%,采用切除狭窄段后端端吻合术。1.3结果本组病例监护时间5~49d,平均16d;气管插管时间22~1115h,平均211h;18例中1例术后出现呼吸机依赖,不能拔除气管插管,46d后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5例在矫治血管环及气管狭窄的同时行心内畸形矫治术,1例死于术后肺出血,1例TOF根治术后,早期并发低心排,给予高频通气和腹透治疗。术后7d行第一次试脱呼吸机,拔管后出现严重的呼气性呼吸困难,紧急行二次插管。纤支镜及CT检查均提示:隆突上主气管明显狭窄伴软化,左、右支气管近端狭窄。最终经抗炎、湿化气道治疗45d后转出ICU。2例在撤离呼吸机后因出现呼吸困难、SpO2下降而使用无创机械通气,术后监护4~16d,平均(6.45±4.42)d。6例血管环解除前后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见气管受压塌陷好转。16例患儿出院时胸片检查恢复良好,随访1年,无明显气促表现。·0091·护士进修杂志2013年10月第28卷第20期2护理2.1呼吸机应用由于气管狭窄的患儿气道阻力高,应选用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