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方案】高中地理第三章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课时跟踪训练中图版必修1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读“某地年1月7日和6月9日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日变化图”,完成1~2题。1.该地1月盛行偏北风,6月盛行偏南风,据图分析该地可能位于()A.华北平原B.珠江三角洲C.地中海沿岸D.东北平原解析:已知该地1月和6月盛行风向相反,为季风气候区,又从图中看出,该地1月7日全天气温均在5℃以上,20℃以下,所以只能是珠江三角洲。答案:B2.关于该地6月9日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A.降水多少与气温高低呈正相关B.该日降水不可能是对流雨C.12~13时气温降低是因为云层增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D.该日8时左右地面辐射最强,损失热量最多解析:该地6月9日降水主要发生在12~13时,降水最多时气温最低;珠江三角洲地区夏季午后降水有可能是对流雨;12~13时出现大的降水,云层增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气温降低;该日日出前后地面辐射最弱,地面损失热量最多答案:C下图为“某月沿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3.上述“某月”是()A.1月B.4月C.7月D.10月4.该月份甲地盛行()A.东南风B.东北风C.西南风D.西北风解析:第3题,根据图中气压分布规律可知该月份气压带风带北移,则“某月”最可能是7月。第4题,由图可知,甲地该月位于赤道低气压带和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之间的东南信风带。[答案:3.C4.A读“济南泉水成因示意图”,回答5~6题。5.如果涌泉的水质变坏,最有可能是由()A.图中城市排放的废水下渗所致B.游客向涌泉乱丢垃圾所致C.含水层岩石发生变质所致D.南部山区受到污染所致6.涌泉在某个时期曾一度断流,要想使涌泉重新喷涌,行之有效的措施是()①在城市上空进行人工降雨②增加城市林地和草地的种植面积③限制城市地下水的开采量④绿化南部山区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第5题,该地涌泉为承压水,南部为其补给区,水质变坏最有可能是因为南部山区受到污染。第6题,根据涌泉形成的原因可知,限制城市地下水的开采量、保持南部山区涵养水源的能力是提高地下水水位的可行措施。答案:5.D6.C下图中①②分别表示不同季节洋流的流向。读图回答7~8题。7.关于图中①~④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表示该海域夏季洋流流向[B.②④洋流的性质都是寒流C.③洋流为受东南信风影响形成的风海流D.④洋流使沿岸地区形成温带荒漠解析:①为北印度洋冬季时的洋流,②为北印度洋夏季时的洋流,二者皆为暖流。③位于南半球低纬地区,受低纬东南信风影响,为风海流。由于纬度位置,④附近不可能形成温带荒漠。答案:C8.图中西北部海域洋流流向为①所示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开普敦正值炎热多雨的季节B.从大连驶往上海的海轮一路顺风顺水C.夏威夷高压强盛D.亚欧大陆等温线向高纬凸出解析:据题意可知此时为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开普敦为地中海气候,此时炎热干燥;大连驶往上海的油轮此时在西北季风的吹拂下,顺风顺水;此时北半球为冬季,亚洲高压势力强大;冬季亚欧大陆等温线向南即向低纬凸出。答案:B下图为某一河流的部分河段。据此回答9~10题。9.若该河流流出山口,常形成的地貌是()A.冲积平原B.山麓冲积扇C.沙洲D.三角洲10.如果河中有沙金,淘金点产量最高的可能是()A.a处B.b处C.c处D.d处解析:河流流出口形成山麓冲积扇。河水在北半球右偏,且该河段为曲流,因此,b处堆积作用强,便于淘金,而对岸侵蚀作用强。答案:9.B10.B下图中的序号表示地质作用,读图完成11~12题。11.图中各序号与地质作用对应正确的是()A.①一固结成岩作用B.②一风化作用C.③一变质作用D.④一侵蚀作用解析:此图显示了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认真读图例以及各岩石之间的转化顺序,可知①是固结成岩作用,②是外力作用,③是重熔再生作用,④表示岩浆的喷出。答案:A12.①作用最终形成的岩石可能是()A.石灰岩B.花岗岩C.玄武岩D.大理岩解析:①表示固结成岩作用沉积物形成沉积岩的过程,石灰岩属于沉积岩,花岗岩、玄武岩属于岩浆岩,大理岩属于变质岩。答案:A二、综合题(共40分)13.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