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总第229期第4期学术交流AcademicExchangeApr.,2013SerialNo.229No.4·法学研究·国际难民法中的不推回原则李明奇1,廖恋2,张新广3(1.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北京100029;2.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律系,北京100089;3.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北京100872)[摘要]不推回原则要求任何国家在面对难民(或避难寻求者)的时候,都不得以任何方式将其驱回到其生命或自由可能会受到威胁的领土的边界。它最早起源于国内法,后来进入国际条约,其中以1951年《难民地位公约》的规定最为完善,现在不推回原则已经成为国际社会解决难民问题时所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不推回原则的适用范围应突破1951年《难民地位公约》的字面规定.需要各国从本质上加以考察。“难民”这个词本身的含义要扩展,“不推回”这个词也需要全面考虑。不推回原则禁止引渡难民,不得将难民送回至其生命或自由受威胁的领土边界;禁止在边界拒绝难民入境,包括禁止采取“变通措施”以违反公约的目的而实施域外推回;禁止将难民驱逐出境。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国际事务中需要积极地发挥应有的影响力,扮演着积极的角色,在国际难民问题上,对世界各地的难民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在国际法中的难民问题和中国有着直接的关联,随着国际局势的进一步复杂化,难民问题对中国边境地区的稳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了自身的国家利益,中国应善于运用国际法,包括国际难民法中的不推回原则。在保护难民的立法问题上。需要既符合国际法的最新发展,又符合中国的具体国情,以便使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国际义务有一个合理的定位。[关键词】国际难民法;不推回原则;中国国家剁益[中图分类号]12998.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284(2013)04-00.54一05一、不推回原则概述不推回原则一般表述为theprincipleofnon.refoulement,refoulement来源于法语refouler,原意是“赶回”。该原则要求,任何国家在面对难民(或避难寻求者)的时候,都不得以任何方式将其驱回到其生命或自由可能会受到威胁的领土的边界。这个原则最初来源于习惯国际法中的庇护原则。当国际法演化到18世纪的时候,随着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一些国家的确立,它们为了防止国家之间互相引渡政治犯丽从事政治交易,就开始规定东道国有权庇护他国政治犯而不将其引渡回其本国。这个原则为后来国际难民法中不推回原则的形成奠定了一个理论上的基础,虽然难民不能等同于政治犯,但东道国基于地域管辖权而给与保护(或庇护)这样的基本逻辑是一样的。不推回原则最早的出现是在国内立法之中。1905年,英国通过了《外国人法案》,法案规定,英国政府对于那些因为政治或宗教原因而遭受迫害的人,允许其入境。这里的不推回原则还是比较模糊的,和传统的庇护权没有十分明显的区别。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不推回原则才进入国际条约,因为在一战期间和战后,在德国、原奥匈帝国、原土耳其帝国以及原俄罗斯帝国等地区爆发革命和动荡而出现了严重的难民问题,给这些国家自身、也给全世界造成了很大的冲击。1933年希特勒在德国上台后大肆迫害犹太人,结果形成了新的难民潮,进一步加剧了欧洲地区的不稳定局势。针对这些情况,1933年,一些国家制定了《难民公约》。这是国际条约中最早的比较系统地规定不推回原则的一个文件,不过,其遗憾之处在于,批准这个公约的国家不多,该公约实际上适用的范围不广,影响力也不大。到了1930【收稿日期】2012—1l—07[作者简介】李明奇(1979一).男,河南焦作人,法学博士后,从事国际法研究。·54·万方数据年代中后期,国际社会又出现几个保护难民的文件,即1936年《关于德国难民地位的临时协议》和1938年《关于德国难民地位的公约》,这两个文件对1933年公约中不推回原则进行了继承和发展。不过,总体上来说,到20世纪上半叶不推回原则还只是处于摸索、试探、初步发展的时期,还没有成为一般国际法规则,因为当时许多国家更多考虑的不是对难民的人道主义救助和保护,而是他国难民的入境对于本国主权、经济、政治等问题的影响,对本国社会到底会造成多大程度上的冲击,在权衡利弊之后再慎重地做出决定。很多国家认为不推回难民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