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创新演练·大冲关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有关聚落的叙述正解的是()①聚落即房屋建筑的集合体②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③聚落是一种地表上的人文景观,不受地理环境影响④聚落是人类适应、利用自然的产物,也是人类的活动中心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聚落是指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是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它不仅包括房屋建筑的集合体,还包括与居住有关的其他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聚落是人类适应、利用自然的产物,聚落的外部形态和组合类型无不深深地打上当地地理环境的烙印。答案:D右图是“我国某地村落的平面分布示意图”,曲线是“一月份平均等温线”,据此回答2~3题。2.此村所在地区可能是()A.华北平原B.黄土高原C.江南丘陵山地D.塔里木盆地解析:该地聚落呈点状沿河分布,且一月份平均气温大于5℃,应为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答案:C3.下列有关村落形成这种分布形态的原因中不正确的是()A.耕地数量少,地块小B.交通便利,有利于联系C.依山傍水,顺应地势D.靠近水源,利于农耕解析:低山丘陵地区,交通不便。答案:B4.下列有关地形与城市聚落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世界上的城市都分布在平原地区B.世界上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濒海、濒湖或沿河的平原地带C.在热带地区,城市大多分布在低地上D.山区城市一般都位于山腰地带解析:城市聚落的分布与地形因素密切相关。一般地说,平原是城市分布的理想环境,但并非所有的城市都位于平原上。在热带地区,城市多分布于高原上。在山区,城市多沿河流谷地或较开阔的低地布局。答案:B5.有关我国乡村聚落地区差异的说法正确的是()A.北方平原地区村落规模一般较大,多呈带状分布B.南方山区村落规模一般较大,多呈团聚状分布C.北方平原地区村落规模一般较小,多呈点状分布D.南方山区村落规模一般较小,分布相对分散解析:我国乡村聚落的分布与地形关系密切,北方平原地区村落规模一般较大,多呈团聚型分布;南方山区村落规模一般较小,分布相对分散。答案:D下图为“我国某乡村聚落地理环境示意图”。据此回答6~7题。6.该聚落最有可能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分区中的()A.青藏高原B.西北地区C.南方地区D.北方地区解析:南方地区为了适应降水量较大的气候,房屋顶部为坡状尖顶以利于排水。答案:C7.根据图中信息,下列关于该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A.该聚落建在丘陵北坡地带,多地形雨,坡状尖顶利于排水B.聚落适应地势特点修建,便于排水C.位置临近河流,便于取、排水和出行解析:根据夏季风向,可判定该聚落建在丘陵南坡、迎风地带,多地形雨。答案:A下图是“我国东南沿海某城镇规划图(比例尺为1∶100000)”,读图完成8~10题。8.为了加强甲镇与乙村的联系,拟建一条公路,图中四条规划线路中,最合理的是()A.aB.bC.cD.d9.图中铁路分布存在着明显的问题,主要是()①穿越河流②临近港湾③穿越城区④坡度太大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解析:第8题,由图可知,c线路基本与等高线平行且线路较短,工程量较小,是最合理的选择。第9题,图中铁路穿越城区,对城区环境造成污染,与等高线垂直,工程量大。答案:8.C9.D10.四川省西部交通线路稀少,东部交通线路密集,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东西部()A.经济条件的差异B.地形条件的差异C.科技水平的差异D.气候条件的差异解析:在不同的地形区内,交通线路呈现出不同的布局和形态。四川省地形复杂,西部是川西高原,东部是四川盆地,因而西部交通线路稀疏,东部稠密。答案:B年4月1日,武广高铁与广深高铁正式连通运营。下图为“该高铁路线经某地形区的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11.铁路选择在图中地形区通过,主要原因是()A.该部位为山脊,地势较高B.该部位为山谷,工程量较小C.该部位为鞍部,地势较低D.该部位岩层松软,易于开挖解析:图中显示地形部位为鞍部,地势较低,施工工程量小,造价低。答案:C12.在山区,一般优先发展公路而不是铁路,其最主要的原因是()A.铁路运输量少B.公路运输装卸方便C.公路运输成本低D.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