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城高速公路A3合同段茜阳隧道Ⅴ级围岩施工方案1中铁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第一章编制说明一、编制依据1、蛟城高速公路A3合同段K18+500~K27+900施工合同书、施工招标文件、设计图纸和补遗书。2、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3、现行公路工程设计规范、施工规范、施工技术规程、质量评定标准与验收办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现行的公路工程预算定额、本公司的企业定额等。5、福建省及上杭县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在施工安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及当地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具体规定与要求。6、现场调查资料,我公司建设同类工程的施工经验、科技成果及用于本合同段施工队伍的施工设备和技术力量情况等。二、工程概况1、茜阳隧道为分离式隧道,设计行车速度为100公里/小时,单洞建筑界限:净高5米、净宽10.75米(行车道宽2×3.75米,左侧路缘带0.5米,右侧路缘带0.75米,左、右侧检修道各1.00米);左洞进口桩号ZK24+774,出口桩号为ZK25+231,全长457m;右洞进口桩号YK24+795,出口桩号为YK25+240,全长450m;进出口均有5m明洞,采用端墙式洞门。地层以变质砂岩为主,构造相对较稳定。2、地形地貌隧道区属构造-剥蚀低山地貌,地形起伏较大,山坡较陡,自然坡度35~蛟城高速公路A3合同段茜阳隧道Ⅴ级围岩施工方案2中铁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50o,山脊(顶)陡峭。进口处地面高程480~510m,出口处地面高程470~497m,隧道轴线最大海拨标高为592m,植被较发育,多为杂木。进口段自然坡度30~50o,出口段自然坡度20~35o.3、工程地质场区上覆坡残积土(Qd1+r1),下伏基岩为震旦系楼子坝组变质粉砂岩(Z1Z),其产状为180o∠40o。地表上覆残坡积土层较薄,但强风化变质砂岩厚度大。隧址区及其附近未见滑坡、泥石流、崩塌和岩溶塌陷等不良地质作用。隧道洞身围岩为变质砂岩,属较硬岩~坚硬岩,岩体较破碎~较完整,对隧道洞身围岩的稳定较有利,根据物探和钻探结果,洞身发育2条断层,洞身围岩级别以Ⅳ级为主,近洞口处为Ⅴ级。进口侧自然山坡坡度30~50°,围岩为坡积粉质粘土及全~强风化变质砂岩。洞口处地下水,水位高于洞顶,且洞口边坡为土质,进洞困难,应加强洞的支护。出口侧自然山坡坡度约20~35°,洞口围岩为坡积粉质粘土、全风化变质砂岩。洞口处地下水,水位高于洞顶,且洞口边坡为土质,进洞困难,应加强洞的支护。4、水文地质隧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之上,山坡坡体较陡,未见地表水流经过。隧道区上部地下水主要为风化基岩中的裂隙-孔隙水,水量较贫乏,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对洞身围岩及开挖影响较小,主要对进出洞口围岩及施工有影响。因洞顶多为中、微风化变质砂岩,也未见规模较大、透水性较好的断裂发育。蛟城高速公路A3合同段茜阳隧道Ⅴ级围岩施工方案3中铁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洞身围岩主要为中-微风化变质砂岩,地下水为基岩裂隙水,受裂隙、节理等地质构造的控制,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向山体附近的沟谷中排泄,岩体大多较为完整、坚硬,富水性较差。勘察期间为旱季,测得洞身钻孔CS6中地下水水位埋深31.06m。进出洞口地下水位埋深6.8~20.61m,位于洞底标高以上,对洞口施工影响较大。据CS6钻孔地下水采样分析成果,地下水为风化基岩中的裂隙孔隙水,水质为HCO-3-Ca2+·Na++K+型淡水。按照规范《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附录D进行判定,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5、隧道结构设计5.1结构形式及稳定分析结构形式:本隧道结构按新奥法原理进行设计,采用复合支护,以锚杆、钢拱架、湿喷混凝土(挂钢筋网)等为初期支护,并辅以大管棚、注浆小导管等施工辅助措施,充分调动和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在监控量测信息的指导下施作初期支护和二次模筑衬砌。复合式支护的稳定分析:根据隧道埋置深度、围岩级别、结构跨度、受力条件、施工因素等,结合工程经验拟定有关参数,初期支护和围岩稳定性采用地层结构法计算,二次衬砌采用荷载结构法计算。5.2隧道复合式衬砌支护参数在设计中,以工程类比为基础,初步拟定支护参数,然后采用同济曙光以及我院开发的“结构-荷载”法二次衬砌计算程序等有限元软件,进行相关数值计算模拟分析,针对隧道的地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