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方案】高中地理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课时跟踪训练中图版必修1(满分100分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读“某地地震波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图”,完成1~2题。1.该地莫霍面大约位于地下()A.5千米处B.17千米处C.33千米处D.2900千米处解析:从图中可知在地下5km处地震波速突然增大。答案:A2.该地可能位于()A.116°E,40°NB.90°E,30°NC.南极点D.经度180°,纬度0°解析:从地壳厚度只有5km可知该地应位于海洋上。答案:D地震波在不同媒介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们利用这一原理探究地球内部结构。据此完成3~4题。3.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科学家们发现在距离地面大约2900千米深处横波速度突然降低为零,纵波速度也突然降低,这说明了()[A.地球内部存在着岩浆B.该深度上下层次的温度变化明显C.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厚度不同D.该深度上下层次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解析:地震波的传播速度随所经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因此地下波速发生变化的地方,其上下层物质的组成应该存在很大的差异答案:D4.为了探测莫霍面的情况,在下图中的A、B、C、D四点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其中最迟得到从莫霍面传来的地震波的地点是()解析:要注意四个地点均为陆地,这样可以降低题目难度和复杂性。由于A处海拔最高,所以地震波最迟到达。答案:A5.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解析:横波传播速度比纵波慢,且横波不能在液态中传播的,故A正确。答案:A6.北京时间年3月21日2时02分,墨西哥南部格雷罗州附近地区发生里氏7.6级地震,附近海洋渔船上的人可能感觉到()A.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B.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C.上下颠簸D.左右摇晃解析:纵波的波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所以会感到上下颠簸;横波的波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所以能感到左右摇晃。地震波中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先传到地面,所以先感到上下颠簸,后横波传来,出现左右摇晃。但由于横波不能通过气态和液态传播,所以游鱼能感觉到的是纵波。答案:C7.关于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A.位于地面以下,古登堡面以上B.位于地面以下,莫霍面以上C.位于地面以下,上地幔以上D.位于地面以下,软流层以上解析: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答案:D我国地质勘测院将与中国石化集团联手,有望在塔里木盆地打中国第一口超深科学钻井,这口井的设计入地深度为8000米~10000米,被列为“中国大陆科学钻探整合计划”中的一部分。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回答8~9题。8.此次科学钻井的最大深度位于()A.地幔B.地壳C.地核D.软流层解析:大陆地壳平均厚度为35千米,钻井厚度在地壳范围内。答案:B9.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的实施,被称为“伸入地球内部的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我们人类对地球内部结构的研究成果是通过直接观测得到的B.到目前为止,人们对地球内部的认识大多是通过地球物理等间接方法获得的C.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可以揭示整个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与结构构造D.科学钻探并不能有效地监测某些地震活动解析:目前我们人类对地球内部的认识主要是依靠物理方法间接获得的,大陆科学钻探成功后可揭示的只是大陆地壳的物质组成等信息,也可监测地震活动,B选项正确。答案:B读“秀丽的黄果树景观图”。回答10~12题。10.该图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A.2个B.3个C.4个D.5个11.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属于的圈层是()A.生物圈B.水圈[C.岩石圈D.地壳12.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且都相互联系B.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C.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D.图中各圈层的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解析:景观图中涉及的圈层有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该景观的主体要素是瀑布,应归属于水圈;该瀑布的形成说明地球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它们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迁移与能量的转化。其所需能量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分别是地球内能重力能、太阳辐射能。答案:10.C11.B12.B二、综合题(共40分)13.读地球圈层示意图,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