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方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频数分布表和直方图的特点和现实意义,了解组数、组距和频数布表的概念,能够读出频数分布表和直方图中所包含的信息。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频数分布表和直方图特征探究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与读图能力,树立正确的统计思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统计图表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据分析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二、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频数分布表和直方图的特点,能够从直方图中读出有关信息三、教学难点:直方图与条形图的区别和尝试绘制直方图四、学情分析:直方图在小学中的两个学段没有接触,是本学段需要研究的新问题。在本章中,学生已经认识了条形图、扇形图和折线图,会用相应的方法来整理数据。本节与条形图的知识紧密相关又有所不同,可以看做是条形图基础上的新的发展。同时,本节课起着第一节---认识统计图表和第二节——用数据描述统计图表之间的桥梁作用,通过本节课对第一节进行复习整理。五、策略方法创设情景——抽象问题——探究新知——解释应用与拓展六、学习方式亲身经历,亲身观察,大胆想象,展开交流,动手操作七、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八、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一直到第二天的中午才定下导入的方式,开始设计了这么几种导入方式:(1)直接出示课本中的问题,有几个是按照这个导入的,感觉太平淡;(2)有的教师提议用测量脉搏的方式,然后当场统计,有气氛,但费时,有点乱,况且本节课的重点不在于统计,所以显得有点低效,(3)出示一组身高,就说是上课班级学生的身高数据,不可信,做完调查再出示,也显得平淡,早知道引不起兴趣。(4)现在的导入。【看讲课的录像片断】创设情景,导入课题师:上新课之前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来自东营,图中的这所学校就是我所在的学校,我姓刘,大家可以叫我刘老师,今天,由我和同学们上一节数学课。【出示】,好,大家先来看一组照片,这些都是我的学生,非常活泼可爱,也是上八年级听说我来讲课,他们很高兴,特意照了些照片,让我带给你们,向你们问好,并欢迎你们以后到东营去做客。他们说非常想了解我们德州市同学们的情况,想了解的方面很多,其中有好多同学都想和我们德州的同学们比一比身高?现场问一下你的身高是多少?【问学生】我们班最高的是谁?身高是多少?超过170的举手大于等于160而小于170的举手。那么,想不想了解东营的同学的身高情况?好,看屏幕,这是老师统计的东营我班学生的身高数据【出示】【-5:15】【设计意图】面对来自东营我的学生的问候,学生的兴趣被迅速的激发,使学生迅速进入课堂,气氛被迅速调动起来,同时引出将要探究的问题-----用直方图表示多个同学身高,为下面的探究作铺垫。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打造课的主体部分,也就是本节课内容的学习。我通常采用的方式是“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出示录像:直方图】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媒体(资源)和学习方式设计意图探究一频数分布表1、观察1)出示育才学校一个班同学的身高数据148156150155156156160163160163164164………………2)数据多而杂乱,怎么办?3)在学生得到表格整理的方法以后,教师肯定,并出示学生身高(cm)频数(学生人数)145≤x<150150≤x<155155≤x<160160≤x<165165≤x<170170≤x<175175≤x<1804)观察表格,出示问题: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个表格是怎么设计的?并分解为问题串①第一列表示的是什么?1、1)独立观察同学班内的身高数据。2)学生提出整理,师问怎么整理?学生都说:列表格。这样引出频数分布表。3)独立观察表格的形式特点。4)独立对老师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1、1)多媒体出示同学们的身高。3)频数分布表由多媒体出示,字体要大,适合学生观察。我们学习的是“数据的处理”的方法,故展示给学生的是最原始的数据,让学生充分体会处理数据的过程。“不重不漏”的分组原则及“上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合作交流②身高是怎么分段的?③你还能看出这个分组有什么特点?④如果把里面的等号去掉行吗?为什么?全带上等号行不行?为什么?整理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