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文库、精选试题试题习题、尽在百度检测(四十九)“科普文章阅读”专项强化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日食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潜在影响葛剑雄晴朗的天空阳光灿烂,忽然一个阴影开始遮蔽阳光,天空渐渐暗淡,太阳完全没入阴影,天上现出点点星星,大地一片昏暗.毫无准备的人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灾难,有人以为末日来临,惊恐得匍匐在地;有人以为天降处罚,跪地求饶;有人不知所措,奔走呼号;有人举火照明,有人鸣锣击鼓.就连鸡犬也不得安宁.没过多久,天色渐明,太阳重现,就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人们转悲为喜,纷纷叩谢上苍的庇佑,也有人依然忧心忡忡,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天降奇祸.这是古人描述的日食发生时的情景.在人类对日食产生的原理还不了解时,也不可能对日食的发生做出预报,出现这样的情况毫不奇怪.尽管日食是一种正常的天文现象,但每次能观察到日全食的地方不过100多万平方千米,只占地球面积很小的一部分,并且有些地方未必有人居住,观察时还会受到时间和气候的影响.所以,一个人一生中能看到日全食的机会并不多,不可能积累多少直接的经验.即使以往见过,或者听长者说过,一旦日全食真的出现,还是免不了会产生恐惧心理.奇特的日全食更会引起震惊.在中国史书《竹书纪年》中就记载着这样一项重大事件:“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意即懿王元年,在郑这个地方,天亮了两次.这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却千真万确,并且已经得到科学的验证.1997年3月9日,科学家在新疆观察到了一次类似的日全食:早上日出前,天已大亮,这时日全食发生了,天空重新变得黑暗,星星闪烁,然后第二次天亮.有了这样的实证,科学家断言,“天再旦”发生在公元前899年4月21日凌晨5时28分,今陕西省华县(当时的郑)一带可见到此次日全食,于是当地人产生天亮了两次的感觉.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业生产是国家、部族、家族乃至个人赖以生存的基础.当人们还不具备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时,只能尽力观察自然的变化,包括天象、星象的演变,以便做出解释或判断.相传尧已经设立“掌天地四时”的专职天文官,负责观察天象,通过观测太阳和星宿来百度文库、精选试题试题习题、尽在百度推定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的具体日期,以利农事.《尚书·胤征》记载,夏王仲康时期(约公元前2050年前后)发生了一次日食,由于天文官羲、和二氏沉湎酒色,疏于观测,没有及时做出预报,以致引起全国震惊.尽管这些传说还没有充足的证据予以证实,但到春秋时期,天文官已对日食做了完整的记录.在《春秋》所记的242年中,发生了37次日食,每次都有年月日的记载.照理说,日食不会像其他自然灾害那样给人类带来直接损害,既然有了预报,大可不必再惊慌,为什么还会被视为不祥之事,被当作灾难呢?这是因为,中国古人一直有一种“天人感应”的观念.这种观念将天上的日月星辰都与人事相对,太阳自然是与国君相应,所以太阳中若出现黑子,就说明国君有错误,应该好好反省;而太阳居然..被黑暗遮蔽,这说明国君肯定有更大的罪过,所以上天才要发出警告,或者预示着惩罚的降临.其实天文官心里明白,并非每次日食的出现都能找到对应的灾害,即使勉强能与某次灾害挂上钩,也不存在严格的时间、地点的关系,那么为什么还要坚持下这样的结论呢?一方面当然是敬畏天命.天威不可测,即使不明白也不能不重视.另一方面,包括天文官在内的臣民都明白,国君再昏庸无道,再骄横残暴,对老天爷还是怕的.所以像日食、月食、异常星象、地震这类灾异发生后,正是向国君进谏的好机会.“日变修德,月变省刑,星变结合”,国君照例要换上素服,停止娱乐活动,降低膳食标准,临时住在偏房中闭门思过,甚至还要下罪己诏,广泛征求臣民的批评建议,采取赦免罪犯、减轻赋税等具体措施以示悔改的诚意.就这一点而言,日食对中国古代社会还是有一定..积极作用的.今天,日食现象已经为科学理论所完全解释清楚,稍具科学素养者都不会相信“天人感应”论.它作为一个小小的历史话题,已经留存在故纸堆中,供部分好古者翻检、猎奇.(选自《东方早报》,有删改)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作者在文章开头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