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创新演练·大冲关(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关于下列两幅图的共同点,说法正确的是()A.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B.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C.有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D.使农民获得了自主生产的权利[解析:图1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土地改革完成之后,图2是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之后,其共性是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答案:B2.有一首农村的民谣:“过去是喊破嗓子打烂钟,出工最早九点钟。现在不用队长叫一声上工天不明,收工点了灯”。民谣反映了()[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B.乡镇企业的崛起C.农业合作化的深入开展D.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解析:“现在不用队长叫一声上工天不明,收工点了灯”,反映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主要原因是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可以多劳多得。故正确答案为A。答案:A[3.“它通过渐进式的改革,对原来僵化的农业经济体制实行了自我完善,使之变为新型的农业体制,使亿万农民掌握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这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上述材料评论的是()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B.“大跃进”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本题考查新时期中国农业经济政策。根据题干中“掌握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分析,属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和措施。答案:D4.(·浙江高考)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A.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B.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C.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D.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解析:材料的中心句为“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强调的是要敢于试验“证券、股市”这些代表“市场经济”的事物。因此排除A、C两项;B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可排除;故答案为D。答案:D5.(·新课标全国高考)1985年,国务院在《关于国有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中规定,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浮动的比率,一般是上缴税利总额增长1%,工资总额增长0.3%~0.7%,最多不得超过1%。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A.保证职工收入逐年提高B.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C.鼓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D.有效控制企业工资总额解析:材料表明职工收入要与经济效益挂钩,A项错误;材料只提工资总额,无法体现B项;D项明显与材料相悖;材料说明工资增长是建立在经济效益增长基础之上,故选C项。答案:C6.右图是某同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时使用的一幅照片。照片摄于1980年北京故宫博物院前,红旗轿车旁的牌子上写着“在不影响我处工作情况下,观众使用车照一次收费二角”。若给该照片配一标题,最合适的是()A.市场经济春风劲吹B.网络炒作败坏风气C.计划经济坚冰初融D.思想超前有损体制解析:根据材料1980年时间信息分析,1992年南方谈话和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排除A项;90年代网络逐渐发展起来,排除B项;D项说法错误,材料所述的经济现象不涉及损害体制;本题所述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计划经济坚冰初融,故选C项。答案:C7.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有()①改变单一的集中管理模式②克服分配上的平均主义③关键是改变所有制形式④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坚持公有制的前提下进行的,改变了以往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克服了分配上的平均主义,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但并没有改变所有制形式,故排除含③的选项。答案:B8.下列三幅漫画,反映了建国后人民生活水平的发展变化。有关漫画内容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图1时期实行计划经济,商品凭票供应B.图2时期生活物资匮乏,商品供应不足C.图3时期市场经济体系完善,商品供应充足D.图片说明经济体制在改革中不断完善解析:本题反映了建国后各时期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