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方案】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第17课创新演练大冲关岳麓版选修1(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这次会议标志着()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确立B.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C.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D.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启动解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在1978年,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初步建立;1987年政治体制改革提上议事日程。答案:C2.关于右图反映的事件的历史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A.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B.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C.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D.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利用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场大讨论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肯定实践的作用,确立了实事求是这一科学的思想路线。B项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答案:B3.安徽某县由“日日窝窝头,月月难见面(白面),三月吃顿肉,乐得赛过年。”转变为“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主要原因是()A.国家给了大量的救助B.确立了土地私有制C.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扩大了企业自主权解析:可以用排除法,A、B说法明显不符合事实。D项对应城市改革。答案:C4.中国下列改革措施出台的先后顺序是()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在农村开始税费改革③实行村民自治制度④扩大企业自主权A.①④③②B.①③④②C.①③②④D.①④②③解析: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开展,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然后在城市推广;20世纪80年代,农村新的组织管理形式——村民自治产生;年开始在农村进行税费改革。答案:A5.农村税费改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其根本目的是()A.以调整农村分配关系为切入点B.使农民获得充分的生产经营自主权[C.改革农村旧的经济体制和分配体制D.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解析:农村税费改革为的是进一步优化分配,进一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答案:D6.(·浙江高考)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A.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B.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C.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D.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解析:“证券”“股市”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也是市场经济特征的具体表现。邓小平的这段话,主要反映了我国在进行市场经济的尝试,并明确认识到市场经济并非资本主义所独有,D项正确。这段话并未涉及改革的重心转移、防“左”和反“右”以及在经济特区进行试验,故A、B、C三项错误。答案:D7.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A.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坚持依法治国C.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D.实行村民自治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知识再现能力。我国政治改革就是为了扩大民主,健全法制,建设法制国家。A、B、D三项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措施。答案:C8.下列言论不符合我国当前反腐倡廉形势的是()A.对任何腐败分子都要彻底查处、严惩不贷B.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要逐步纳入法制化轨道C.腐败问题主要是经济问题,涉及不到政治稳定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加强党风建设指明了方向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反腐倡廉既是政治问题,又是经济问题。腐败问题主要是经济问题,经济问题又直接影响到政治稳定、社会的发展。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9题10分,10题8分,共18分)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是……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八大以后,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成就,同时也遇到了严重挫折。——《邓小平文选》材料二阅读下列图片材料三三十年的沧桑巨变,三十年的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