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第17课晚明科技群英创新演练大冲关(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下列属于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客观条件的是()A.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B.执著坚定的信念C.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献身精神D.个人的兴趣和爱好解析:注意关键词:客观条件。B、C、D三项属于主观条件。答案:A2.《本草纲目》运用了先进的药物分类法,其首创的逐级分类的依据是()A.药物的名称B.药物的产地C.药物的价格高低D.药物的自然属性解析: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其药物分类法的依据是药物的自然属性。答案:D3.古代有位科学家,其著作具有总结性,并注意参照西方自然科学知识,重视调查,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这位科学家是()A.贾思勰B.李时珍C.宋应星D.徐光启解析:在近代重视调查,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的是徐光启。答案:D4.通过科学考察,在中国古代开创了准确描述、深入分析、揭示规律的自然科学的研究方向的是()A.李时珍编的《本草纲目》B.宋应星著的《天工开物》C.徐光启著的《农政全书》D.徐霞客写的《徐霞客游记》解析:本题考查了对教材知识的熟悉程度及根据关键词句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科学考察”“揭示规律”等可判断是D项。答案:D5.有人将明清时期的中西方科技比喻为“近代科学的晨光与传统科技的晚霞”。这里的“晚霞”是指()A.集大成的科技巨作涌现B.官方编纂的大型图书成就突出C.早期反封建的民主启蒙思想出现[D.古代小说蓬勃发展解析: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传统科学和近代科学的基本概念。明清时期的传统科学明显带有整理性和经验总结性,只是量的积累,并无质的突破。答案:A6.读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图,你认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15世纪以前的中国在科技上是一直领先于西方的[B.发达的农耕文明催生了古代中国发达的传统科技C.15世纪后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促使近代科学崛起D.政治、经济制度的差异从根本上导致中西的易位解析:仔细观察图片可以看出,在公元前,西方科技从重要科研成果上看是超过中国的。答案:A二、非选择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7.阅读下列材料:李时珍,字东壁,蕲州人。好读医书,医家《本草》,自神农所传,止三百六十五种,梁陶弘景所增亦如之,唐苏恭增一百一十四种,宋刘翰又增一百二十种,至掌禹锡、唐慎徽辈,先后增补合一千五百五十八种,时称大备。然品类既烦,名称多杂,或一物而析为二三,或二物而混为一品,时珍病之。乃穷搜博采,芟烦补阙,历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稿三易而成书,曰《本草纲目》。增药三百七十四种,厘为一十六部,合成五十二卷。首标正名为纲,余各附释为目,次以集解详其出产、形色,又次以气味、主治附方。书成,将上之朝,时珍遽卒。未几,神宗诏修国史,购四方书籍。其子建元以父遗表及是书来献天子嘉之,命刊行天下。自是士大夫家有其书。——《明史·李时珍传》请回答:(1)概括说明明朝以前“医家《本草》”的发展情况。(3分)(2)李时珍编撰的《本草纲目》对医药学的发展有哪些突出贡献?(4分)(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时珍取得重大医学成就的因素。(3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从种类、内容、品类和名称等方面概括;第(2)问,根据材料“增药三百七十四种……又次以气味、主治附方”和所学知识来回答;第(3)问,结合材料“好读医书”“乃穷搜博采……稿三易而成书”和所学知识回答,言之成理即可。答案:(1)随着种类增加,内容不断丰富,品类繁误(错误、重复或遗漏),名称多杂。(2)系统总结十六世纪以前中国药物学经验与成就,增加了药物品种,首创了按药物自然属性逐级分类的纲目体系。(3)良好家庭熏陶;虚心求教、注重实践;勇于付出、富有毅力。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徐光启(1562—1633)积极学习西方自然科学。他1607年与利玛窦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前六卷,还建议开展分科研究。如果每个学科都设置相应的机构,那将形成一个相当可观的“科学院”,但徐光启开创的“格物穷理之学”没有在中国产生近现代科学。——据中央电视台电视片《徐光启》整理材料二利玛窦(1552—1610)……把传教与儒学相结合,谓之“合儒”“补儒”“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