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方案】高中生物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阶段测新人教版必修3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下列液体属于体液的一组是()①胆汁②胰液③血浆④淋巴⑤原尿⑥脑脊液⑦组织液⑧核液⑨细胞内液⑩胃液A.③④⑥⑦⑧⑨B.③④⑤⑦⑨⑩C.②③④⑤⑦⑨D.①②③④⑤⑦解析: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胆汁、胰液、原尿既不属于细胞内液,也不属于细胞外液。答案:A2.正常情况下,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加时,代谢产物增加,此时该组织中的()A.组织液增加,淋巴增加B.组织液减少,淋巴增加C.组织液增加,淋巴减少D.组织液减少,淋巴减少解析: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加,代谢产物增加时,就使组织液渗透压增大,使生成组织液的有效滤过压增大,促进组织液的生成增加。由于淋巴是组织液渗透到毛细淋巴管内形成的,且单向汇入血液循环,所以随组织液的增加,淋巴的生成也增加。答案:A3.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体的细胞外液即内环境B.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中有葡萄糖、无机盐、激素、尿素等物质C.细胞外液主要成分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D.小肠壁的肌细胞可以不通过细胞外液直接从肠道吸收葡萄糖解析:体内的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小肠壁的肌细胞不能从消化道中直接吸收葡萄糖,只能从组织液中吸收。答案:D4.(·泰州月考)如下图所示,食物中的葡萄糖被吸收后进入血液的红细胞中,通过的人体内环境名称依次是()A.组织液→血浆B.组织液→淋巴→血浆C.细胞内液→组织液→细胞内液D.组织液→细胞内液→血浆解析:食物中葡萄糖被吸收首先由小肠绒毛的上皮细胞进入组织液,再由组织液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浆,最后从血浆中透过红细胞膜进入红细胞内部。要特别注意的是葡萄糖被吸收只进入血浆而不能进入淋巴。答案:A5.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确切的是()A.内环境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泌尿这四个系统的协调来维持的B.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及各种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C.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解析:内环境稳态是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答案:A6.下列不能够在人体内环境中进行的生理过程是()A.乳酸+碳酸氢钠→乳酸钠+碳酸B.碳酸钠+碳酸→碳酸氢钠C.抗毒素中和外毒素D.丙酮酸+水→二氧化碳+氢+能量解析:D项所述生理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不是在内环境中进行的,A、B、C三项所述生理过程均可发生在内环境中。答案:D7.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剧烈运动中,内环境的pH有下降趋势B.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C.中暑是神经调节紊乱造成的,与体液调节无关D.佝偻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系解析:根据稳态的定义可知,机体的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免疫网络的共同调节下得以维持的。剧烈运动中产生的乳酸,会使内环境的pH略有下降;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使血浆内进入组织的水分多于回流的水分,引起组织水肿佝偻病是机体缺少钙盐引起的。答案:C8.(·苏北四校联考)下列关于内环境各成分之间转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血浆中的许多物质能渗出毛细血管壁成为组织液B.组织液中的代谢产物渗入毛细血管就成为血浆的组成成分C.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D.淋巴渗出毛细淋巴管壁就成为组织液解析:内环境各组成成分之间的物质交换关系为:故淋巴不能渗出毛细淋巴管壁成为组织液。答案:D9.某人由于营养不良而身体浮肿,其食疗补救措施是()A.多吃蔬菜补充维生素B.多喝糖水或静脉注射葡萄糖C.多吃富含脂肪的食品D.多摄入豆浆、牛奶、鸡蛋等富含蛋白质的食品解析:浮肿是由组织液中水量增加导致的,因此多食用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可快速提高血浆渗透压,使血浆与组织液的浓度差减小,使水回渗入血浆,最终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使浮肿消失。答案:D10.高等动物细胞产生的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