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方案】高中生物第4章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创新演练大冲关课堂练新人教版必修31.建立数学模型研究方法中包括以下步骤:①提出合理的假设;②检验和修正;③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④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研究步骤的正确顺序为()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④①③②D.④①②③解析:建立数学模型时,首先提出问题,就提出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再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研究对象的性质进行表达,最后通过实验方法检验和修正。答案:C2.下列关于种群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一个种群中个体的数量会因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B.种群内个体间通过自由交配可以产生可育后代C.种群中个体间的斗争会由于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而加剧D.充裕的食物和生存空间以及适宜的温度使得种群数量呈“J”型曲线增解析:只有在食物和生存条件充裕以及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才会呈“J”型曲线增长。种群中个体的数量会因环境条件变化而发生变化。答案:D3.右图表示某湖泊中草鱼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K值时,种群的出生率为零B.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C.K值表示该湖泊所能容纳草鱼的最多个体数D.在K值时开始捕捞,可以持续获得最高产量解析:在K值时,草鱼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种群增长速率为0;捕捞草鱼的最佳时机应是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后又开始显著减慢的时期,而不是种群数量最大的时期。答案:C4.右图所示为在理想状态下和自然环境中某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对阴影部分的解释正确的是()①环境中影响种群增长的阻力②环境中允许种群增长的最大值③其数量表示种群内迁出的个体数④其数量表示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解析:“J”曲线是在环境中空间、食物等资源无限的理想状态下的种群增长曲线;而“S”曲线是在环境中空间、食物等资源有限状态下的种群实际增长的曲线。因此阴影部分表示了环境中影响种群增长的阻力,其数量表示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答案:C5.右图示一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表示种群数量最大的一点是。(2)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一点是。(3)该种群的增长速率由缓慢到增大是在迁入年后开始的。(4)此动物种群增长的曲线呈型。(5)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的一点是,既要获得最大的捕获量,又要使动物资源的更新不受破坏,应该使该动物种群的数量保持在点上。解析:种群增长在无限环境中呈指数增长,曲线呈“J”型;而在有限环境中的增长,曲线呈“S”型,环境中有一个最大种群容纳量。种群增长速度取决于某点切线斜率的大小,斜率大,增长速度快。由于环境容纳量是一定的,达到最大容纳量后数量已不再增加,所以在资源利用时既要获得最大的捕获量,又要使动物资源的更新不受破坏,应使种群数量保持在b点最为合适。答案:(1)d(2)b(3)2(4)“S”(5)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