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总装电子电气工艺设计模式和流程的开发为满足车型配置的多样化和精益生产的要求,伴随着车辆单件订单化生产系统的实施,我们开发建立了全新的汽车总装电子电气相关工艺设计模式体系和工艺流程。其中包括全功能、设备型、简化型和返修型4种工艺设计模式,以及全套的适应现实需求的总装电子电气工艺流程。解决了越来越复杂的车辆电子电气架构给总装生产带来的诸多挑战,同时从工艺角度满足了车辆个性化配置和单件订单生产的需求,保证了高质量、零缺陷和个性化的企业产品供应市场。一、引言现代社会对汽车各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这些要求包括:极高的主动安全性和被动安全性;乘坐的舒适性;驾驶与使用的便捷和人性化;低排放和低油耗的要求等。在汽车设计中运用计算机微处理器及其电控技术是满足这些要求的最好方法,而且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与传统电控技术不同的是,这些技术越来越多地采用软硬件分离的设计思想。因此整车企业的总装生产的过程中,在车辆上所有零部件装配完毕后,还有许多车载电控系统需要软件数据和电子学习的注入工作要完成。为满足车型配置的多样化和精益生产的要求,伴随着车辆单件订单化生产系统的实施,对汽车总装电子电气相关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需要建立全新的工艺设计模式和工艺流程。二、工艺设计模式的开发随着汽车电子化程度的加深,在如今的汽车总装生产线上,大量新式的功能强大电子电气工艺设备和工具被采用。这些工艺设备和工具都有其特点和应用优势,但如何将它们合理地组合集成应用在一起,从而达到既保证工艺的最优性又尽可能地降低成本的目的,就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总装电子电气工艺需求分析和研究,我们基本确立了下面几种工艺设计的模式,作为相关工艺设计的基础。所有总装电子电气工艺方案都可以选用其中一种最适合的模式来设计开发。将这些模式合理地运用在不同工序工艺的设计上,从而满足了各种各样的工艺要求。同时,这样按标准模式进行的工艺方案设计也确保了设备使用上的最优化,有效地降低了工业化实施成本,提高了工艺设计效率。1.全功能工艺设计模式该模式的工艺操作是由电子电气工艺人员根据需要在工艺编程系统中编制完成的,从而保证了工艺的灵活性和柔性化(图1)。在实施工艺操作时需要从信息系统的产品和工业化数据库中获取一些与操作车辆相关的信息,以确保适应单件订单式生产。该模式的柔性化程度最高,适应性很强但系统较复杂,成本也相对较高。2.设备型工艺设计模式设备型工艺设计模式是运用于需要与其他工业设备(如转毂试验台、制动液加注设备等)配合使用的场合,同样工艺操作是由电子电气工艺人员根据需要在工艺编程系统中编制完成。同时,工业诊断设备作为工业设备控制系统的一个辅机来工作(图2),接收来自其主机的相关设备控制系统指令,并反馈相关车辆和结果信息。3.简化型工艺设计模式简化型工艺设计模式是全功能工艺设计模式的一个简化方式(图3)。为了简化系统并降低成本,一些相对简单的工艺操作适用于本模式。在本模式下工艺人员在工艺程序编程时,采取由工业诊断设备自己从车辆的电控单元系统中识别所需的车辆信息,进行相应的工艺操作。当然,只是针对满足上述条件的一些工艺方案的设计。4.返修型工艺设计模式该模式(图4)是我们借鉴售后系统针对电子电气领域的修理诊断方式制定的,主要运用在电子电气返修工艺上,用于车间返修人员对于车辆的电子电气故障的诊断和分析处理(与产品售后领域模式基本相同)。当然也尽可能地借用了售后系统的应用软件产品,以节约单独开发的成本。三、工艺流程的总体设计如图5所示,车辆在总装装配线上的装配中和装配完成后,需要进行电子电气领域的工艺流程依次主要包括下列工序。1.制动液加注该工艺方案按设备型工艺设计模式设计,在制动系统进行制动液加注的时候,需要与防抱死制动系统(ABS)或电子稳定程序控制系统(ESP)电控单元进行对话操作,激活该电控单元按要求驱动阀体中的一些电磁阀,以确保制动液加注时能流动到制动管路系统的所有部位。保证加注的操作的完成。该操作使用了KWP2000或UDS在诊断协议中的InputOutputControlByLocal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