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文库:教学资料教学资料-----导学案8木兰诗【课时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有感情诵读课文,疏通文意,理清故事基本脉络,体会文中修辞手法的妙用及民歌语言的质朴生动,学到叙事有详有略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讨论理解木兰形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木兰忠、孝、勇、爱国情感.【学法指导】1、学习本文要反复朗读.朗读时要求准确、流畅、传神、齐读要整齐,在反复的诵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从而深入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主人公的美好情操.2、在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可按段或层次来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按归纳的文字来串通课文,复述课文时不仅要掌握诗中叙事的各个环节,而且要注意抓住重点,做到详略得当.【自主预习】百度文库:教学资料教学资料-----导学案我求助:自主预习名师点拨1、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知识卡片,请你帮着补充完整.《木兰诗》,北朝(体裁),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一首优美的叙事诗,又称《木兰辞》.它与《》并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双璧”.2、给加点字注音.可汗..()鞍鞯..()燕.山()辔.头()戎.机()胡骑.()金柝.()朔.气()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1)木兰当户.织:(2)愿为.市鞍马:(3)从此替爷征.:(4)旦辞.爷娘去:(5)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6)万里赴戎机.:(7)关山度.若飞:(8)赏赐百千强.:(9)愿.驰千里足:(10)著我旧时裳.:(11)雄兔脚扑朔..:(12)雌兔眼迷离..:4、参照课文注释,翻译下列句子(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5、通读课文,根据下面图示填空:6.木兰从军的原因是什么?7.家人是怎样欢迎木兰归来的?8.文中是如何写木兰回家后的兴奋与欣喜的?9.由选文最后一段演变而来的成语是什么?其含义是什么?第二空有点难,可以借助工具书解决.它是汉乐府民歌中纪实性叙事诗的代表作,其中名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便是其中广为传颂的名句.注意“可”与“汗”搭配为特殊读音,“燕、骑”是多音字.第一句抓住关键词“赴”、“度”,并借助工具书弄清“戎机”的意思就不难翻译.第二句注意用了互文的修辞.四个框,首先要准确地把文章分成四个部分,然后分别概括四个部分的内容,最后把每个部分的内容分别压缩成四字词语.6、7、8可以用书中原文回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也可以两者结合.成语的含义是指成语的比喻义或引申义.百度文库:教学资料教学资料-----导学案【课堂探究】课堂探究名师点拨问题一:一读,给全文标朗读节奏.有感情朗读全文.问题二:二读,通文意.合作翻译全文,掌握以下重点词句.1.通假字.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帖花黄:通,意思(2)出门看火伴:通,意思2.一词多义.解释下面加点词.市东市.买骏马:愿为市.鞍马:3.词类活用.指出下面句子中词语活用情况,并解释.(1)愿为市.鞍马:(2)策.勋十二转:4.古今异义.指出下面加点词古今异义.(1)卷卷有爷.名:古义,今义(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古义,今义(3)出郭.相扶将:古义,今义(4)双兔傍地走.:古义,今义5.句式:指出下面句子的句式,并翻译.(1)愿为市鞍马:(2)问女何所思:问题三:三读,明内容.按“此诗讲述了一个⋯⋯故事”的格式说话.问题四:四读,明形象.以“我从文中⋯⋯.读出木兰是一个⋯⋯.的人”为格式说话.问题五:文中写木兰买骏马和马具时,为什么要分东、西、南、北反复来写呢?难道真的在一个地方置办不齐吗?首段是故事开端,读得平缓、轻些,营造深夜叹息的气氛.二段问答句,可深沉些.三段写出发前的准备,节奏更加快,力求突出木兰到处奔忙,紧张准备的情态;四段速度更慢,基调应是悲壮的.五段胜利归来、六段亲人团聚节奏可稍稍加快,语调由庄严转为热烈;七段是歌者的赞辞,语速渐慢,甚至可以结合动作(脚扑朔、傍地走)、表情(眼迷离)朗读.问题二是课文词、句的特殊用法归类,同学们可用自己的方法熟记它们.文言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注意概括时要是一句完整的话,有主语,谓语.能回答“谁,做了什么事”.涉及到互文修辞.答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