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经济发展报告一、*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市委的领导下,全市人民认真实践“*”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和**精神,积极应对国内外形势新变化,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努力克服非典疫情、持续高温等不利因素影响,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效益全面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市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全面完成。1、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年预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240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增速为199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连续十二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2850亿元,比上年增长17.5%。第三产业增加值预计比上年增长8%,第一产业增加值预计比上年增长2.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2450亿元,比上年增长12%,为1998年以来最高增速。口岸进出口总额和本市外贸出口总额预计分别完成2030亿美元和48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2.5%和49.7%,增速均为历史最高水平。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金额预计完成5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9%。在沪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商投资性公司和研发中心分别达到56家、91家和106家。*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取得新进展,预计全年*港集装箱吞吐量为1128万标箱,上升为世界第三大集装箱港。2、经济增长结构不断优化。重点行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信息、金融、汽车、房地产等六大支柱产业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预计达到47.5%,比上年末提高2.7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预计达到26.5%;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加值预计比上年增长14%,成为第三产业主要行业中增速最快的行业。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全市出口比重预计达到33%;口岸贸易功能进一步增强,市外企业出口占口岸出口比重预计达到58%。多种所有制经济进一步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预计上升到35%左右。在粮食与经济作物结构进一步优化的同时,粮食总产量稳定在20亿斤左右。第1页共11页3、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财政收入增势良好,地方财政收入预计比上年增长32.5%,增速为近十年来的最高水平。工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全市工业企业预计实现利润总额790亿元,比上年增长45%,增速也为近十年来的最高水平。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预计比上年下降2.1%。全社会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预计达到2.06%,比上年提高0.17个百分点。土地市场秩序得到了进一步规范。金融机构资产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市中资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预计比年初下降2.1个百分点。4、各项社会事业同步发展。政府持续扩大就业的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全年预计新增就业岗位46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预计为4.9%。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比上年提高35元,廉租住房对象的认定标准从人均居住面积5平方米提高到7平方米,受益困难家庭累计达到近1万户。“三医”联动改革稳步推进,对本市491家医院和77家药店实施了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契约化管理。全面完成了17家市级医院急诊室改造和40家乡镇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市民就医条件有了较大改善。科技和教育事业加快发展,高校布局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预计达到53%,每十万人年专利授权数预计比上年增长1.4倍,国际互联网普及率预计达到42%。成功举办了“福布斯”论坛年会、“世博论坛”等重大会展和文体活动。5、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预计全年城市、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14840元和6650元,比上年增长12%和7%;居民储蓄余额预计达到5970亿元,比年初增加105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比上年增长9.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预计为100.1。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市区人均住宅使用面积预计为19平方米。顺利通过了国家园林城市考核,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预计达到9.16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预计达到35.2%,空气质量指数二级和优于二级的天数占全年比例预计超过85%。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本市经济社会发展所遇到的困难比预料的大,所取得的成绩比预期的好,确实第2页共11页来之不易。我们在工作中始终坚持“两手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