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解答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答:可以。同时申报一对一,批准后在增加。原料药、申请参加持有人是否以是多个主体持有人原则上是一个是否允许持有人委托多家企业生产4、明确多个申请人联合申报,是否可以共同持有文号批准文号只有一个5、企业作为持有人的,是否需要有相应许可范围答:企业如无生产许可范围,可以申请为持有人,但需委托有范围的生产企业生产。6、GMP证书是否为受托生产企业的必备条件答:按照《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7、试点工作的审批主体是总局还是省局8、持有人的申请备案需要启动技术审评吗答:要9、原以申报临床研究的原料和制剂化药1.1类品种,现在单独提交一个原料药的增加上市许可持有人的补充申请,可否受理答:可以。10、为提高效率,对于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药品,可以拟由上市持有的文号受让者直接申报上市许可持有人,无需现有文号持有者先申请持有人,再变更持有人吗答:不行,需要评价后再变更审评时限怎么定答:暂时未定12、是否允许以上市品种符合条件的“隐形持有人”变更为合法持有人。答:不允许13、关于持有人涉及的担保、保险、继承等问题。答:应参照民法领域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14、生产和包装工序是否可以分别委托目前不行15、国内设立的外资研发机构,持“中国绿卡”的外籍科研人员,能否成为申请人答:外籍科研人员不行,外资研发机构可以。16、药品研发机构如何界定营业执照里必须列明药品研发内容吗科研人员的范围是什么职业医生属于科研人员吗答:是,研发机构必须参与了申报品种的大部分研究工作,科研人员须有责任承担能力。17、持有人如何执行“两票制度”答:按照药品流通的有关要求执行《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方案》政策解读2016年06月17日发布一、开展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有何积极意义?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是欧洲、美国、日本等制药发达国家和地区在药品监管领域的通行做法,该制度采用药品上市许可与生产许可分离的管理模式,允许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药品上市许可证明文件的持有者,即药品生产企业、研发机构或者科研人员)自行生产药品,或者委托其他生产企业生产药品。当前,我国对国产药品实行上市许可与生产许可合一的管理模式,仅允许药品生产企业在取得药品批准文号,经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后,方可生产该药品。实践中,药品研发机构和科研人员无法取得药品批准文号,新药研发机构获得新药证书后只能将相关药品技术转让给药品生产企业。这种药品注册与生产许可“捆绑”的模式,不利于鼓励创新,不利于保障药品供应,不利于抑制低水平重复建设。开展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工作,对于鼓励药品创新、提升药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2015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国发〔2015〕44号,简称国务院44号文件),提出开展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开展试点工作,有利于药品研发机构和科研人员积极创制新药;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促进专业分工,提高产业集中度,避免重复投资和建设。二、试点工作的法律依据?2015年11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授权国务院在部分地方开展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和有关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授权国务院开展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允许药品研发机构和科研人员取得药品批准文号,对药品质量承担相应责任。三、试点区域范围是什么,具体是如何确定的?试点区域为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四川十个省、直辖市。根据新修订的《立法法》有关特定事项授权的有关规定,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应限定在部分区域内。经认真研究,综合考虑药品产业发展分布状况、自由贸易试验区、京津冀协同发展以及近三年我国药品注册申请数量等各方面因素,将试点区域定为上述十个省、直辖市。四、试点药品范围是如何规定的?试点药品范围主要包括试点方案实施后批准上市的新药、按新标准批准的仿制药以及试点方案实施前已批准上市的部分药品。不包括麻醉药品、精神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