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文言文阅读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一、文言文翻译六字诀翻译文言文太难了,怎么办?怎么办?快使用六字诀:留、增、删、调、直、换。哼哼哈嘿!一、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国名、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如:(1)(2014·成都实外·外地生)“齐朝有一士大夫”中“齐朝”是国名、“士大夫”是官名。译文:“齐朝有一位士大夫”。(2)(2014·成都嘉祥·本地生)“谢太傅盘桓东山”中“太傅是官名”。译文“谢太傅徘徊在东山”。二、增,即增添法。文中省略的成分要增添完整。(2011·成都实外)“解绅尝从游内苑。”《解绅敏对》中是“从(皇上)”译文“解绅曾经跟从(皇上)游览御花园”(2013·成外·外地生)“秦青弗止,践行于郊衢”《薛谭学讴》中是“弗止(薛谭)”译文“秦青没有制止薛谭,在郊区的大道给他践行”三、删,即删减法。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如:①(2014·嘉祥·外地生)“夫,大道甚夷!”《盲苦》中“夫,发语词,现代汉语中不用,应删。”译文“大道这么平整”。②(2012·成都嘉祥)“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也,表示判断的语气词。现代汉语中的判断句不用这个虚词,应删。译文: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四、调,即调整法。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例如:①(2014·成都师大一中·本地生)“先生何以知之?”中是“以何知之?”译文“先生用什么来知道它有隐伤呢?1②(2011·成都嘉祥)“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常羊学射》中是“常羊于屠龙子朱学射”译文“常羊向屠龙子朱学习射箭”五、直,即直译法。是按照原文的词语和句式逐一对译,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的词语和句式。(2012·成外)“伊犁城中无井”《拔树凿井》译文“伊犁城中没有井”②(2013·成都嘉祥·本地生)“宗道为人刚直”译文“宗道为人刚正、正直”。六、换,即替换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①(2014·成都嘉祥·外地生)“有盲子道涸溪”《盲苦》“道”替换为“路过”译文:有一位盲人路过干涸的小溪。(2014·四川师大一中)“异日者,更羸与魏王处于京台之下,仰见飞鸟。”中的“异日者”是“不同的日子”译文:从前。(2014·成都实外·外地生)“十岁,于外家药笼中见《诗经》,取而疾走。”中的“走”不是走的意思而是“跑”的意思。译文:取上诗经就飞快地跑了。二、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文言文阅读必然会考到课外语言材料。面对从未读过的语段或文章,又无工具书可查,怎么办?在解答这类题目时,很多同学感到束手无策。我根据教学实践总结出解题四个步骤,仅供同学们参考。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学生应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