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种果树》说课稿一、说教材《猴子种果树》是一篇简短的寓言故事。写一只猴子因为没有耐心,一味听别人意见不断改种果树,最终一事无成。整篇课文围绕猴子种果树展开情节,先写猴子怎样种果树再写猴子种果树的结果,教育学生做事要有耐心,有主见,不能急于求成。课文情节曲折语言生动,极富儿童情趣,适合儿童诵读、表演,从中理解深刻的道理。二、说目标根据大纲要求,在教学中运用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基于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学情,我预设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的传授点通过学习课文,开展小组讨论,使学生能通过课文中的对话,对问题进行分析,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认识猴子因为没有耐心,一味听别人意见不断改种果树,最终一事无成。2.能力的培养点通过学习课文,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全方位的培养。3.思维教育的渗透点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懂得做事要有耐心,有主见,不能急于求成。4.习惯的着眼点通过渗透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的学习方法,从而培养学生互学互帮,自主学习的习惯。5.教学重难点(1)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寓意。三、说教法1.情境教学法:教学时,通过图画、录象、语言创设情境,让学生能展开想象,把图上所描绘事物同课文中的词语情景联系起来。2.朗读体会法: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帮助学生体会词语描绘的情景和蕴涵的意思,培养学生的语感。3.表演体验法:在分角色的表演中,通过语气、动作的夸张,再现寓体的生动情境,展示每个学生自学自悟的结果,从而达到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四、说学法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情境教学法。五、说教学过程鉴于以上考虑,在教学过程中,我安排了以下几个环节:1.图象激趣,学习生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可爱的生字娃娃形象学习巩固生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轻松愉快的氛围,扫除学生阅读路上的拦路虎,形成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2.朗读多样,培养语感。新课标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训练。可以利用多种朗读方式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二年级的课文简单浅显,课上借助了多媒体辅助教学,这样一读就懂,在每次读书之前都精心设置了一个导入过程,或用简洁生动的导语,或借助画面、音像等手段把学生带入情境。此外,课上采用让学生自由大声朗读,男女声分读,小组赛读,指名读,愿意的学生站起来读……这样学生兴趣盎然。在课中读的次数多了,背诵也就水到渠成。这样学生积累了语言材料,增长了见识,加强了对书面语言的感受程度,这和《新标准》的要求是相吻合的。使学生达到了“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语言的优美”和“阅读的兴趣”。3.多边互动,探索文本。这个环节可以分以下几步:(1)指导学好第一段,让学生体会到猴子等吃梨子的急切心情,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我首先创设情境: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猴子种下了一棵梨树苗,接着让学生看多媒体动画演示小猴子给梨树浇水施肥的情景,启发想象:猴子当时会想些什么?然后告诉他们梨树的生长是不需要天天浇水施肥的,从而体会到猴子这样做是因为它非常心急地想吃到梨子。然后指导学生读出猴子的心急:是啊!这只猴子刚刚种下梨树苗,就急着想吃梨子,多心急呀!怎样才能把猴子的心“急”读出来呢?大家试试看!这一环节的设计借助多媒体的生动场景演示,模拟展示猴子种树的过程。充满童趣的动画,能激发孩子的浓厚的学习兴趣,为主动学习、轻松学习奠定基础。这里的朗读指导旨在让学生体会猴子想吃果子的急切心情。简洁而具有感染力的语言描述,顺其自然的朗读,准确到位的互动,入情入境的想象说话,为学生理解课文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2)学习第2—8段,渗透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里我根据课文三层意思内容相近和叙述形式相似的特点,先扶后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首先让学生默读第2—8段,想想说说猴子三次种果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整体感知这部分的相似结构。第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