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2生物圈、全球人口动态导学案1一、目标导航基本要求1.描述生物圈,关注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2.指出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关注全球人口的动态变化。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看待人口的增长,树立科学的人口观。3.描述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讨论我国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认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发展要求说明“小资料:生态规划”只作为背景资料供学生阅读,不要求学生记忆或掌握具体内容。二、知识网络三、导学过程1.当前世界人口数量(学生发言)2.人口增长的过程我国人口现状:(1)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总人口:129533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例:男︰女=117︰100(2)年龄组成:0~14岁的人口为28979万人,占总人口的22.89%;15~64岁的人口为88793万人,占总人口的70.15%;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8811万人,占总人口的6.96%。同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4.80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39个百分点。13.人口增长的原因(1)我国人口急剧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生育率和逐渐下降的死亡率,形成了巨大的“落差”,从而使人口增长加快;人口基数过大也是原因之一。(2)影响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包括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人口的迁移引起的。4.人口增长的后果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人口增长和开垦土地之间的关系2、人口增长过快与森林资源的关系3、人口增长过快与环境污染的关系4、人口增长过快与水资源的关系5、人口增长过快与能源或矿产的关系四、依据考点,归纳总结【例1】(2014年临川一中高二检测)下列有关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目前人口数量已经超出了地球环境容纳量B.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C.科技进步能解决因人口增长过快而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D.人口过度增长与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有密切联系【解析】地球环境容纳量是可变的,人口数量是可控的,只要控制人口的增长速度,同时增加环境容纳量,那么人口数量就不会超出了地球环境容纳量;人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可用于人口增长规律,但不完全适用;不可再生的资源是无法通过科技来解决的;人口的过度增长导致对资源的过度利用和对环境的破坏,使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答案】D【例2】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已经确立,到21世纪中叶,我国总人口将不会超过16亿,顺利实现人口零增长,然后缓慢下降。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控制人口增长,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B.优生优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措施C.禁止近亲婚配可减少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D.我国人口增长符合“J”型曲线,K值为16亿【解析】人口增长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不可能呈“J”型增长,“J”型增长曲线无K值。2【答案】D【例3】(2014·苏州调研)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A.大量使用私家车等交通工具,造成石油等化学燃料供应紧张B.大量占用耕地建设住宅,造成耕地面积锐减C.大量种植优质杂交水稻,减少成本、增加产量D.大量破坏植被导致耕地退化,农作物产量不高、不稳【解析】大量种植优质杂交水稻可以提高粮食产量,不是人口增长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答案】C规律总结:人口增长与其他自认种群增长的比较:人口增长规律不完全等同于其他种群增长规律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所以其他种群增长规律适用于人口增长规律,但计划生育等政能有效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增长规律又不完全等同于其他种群增长规律。五、布置作业1.下列关于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对人口数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死亡率来实现的B.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的生育率的影响很大C.人口死亡率不仅受社会因素的影响,也明显受自然因素的影响D.随着人口增长和科技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2.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体现在哪些方面()①对土地资源的压力②对水资源的压力③对资源的压力④对森林资源的压力⑤对环境污染加剧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3.在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方面,我国政府都采取了哪些措施()①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防治沙漠化②在牧区开垦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