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十年寒窗挑灯苦读不畏难;携双亲期盼背水勇战定夺魁。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友好学校第六十五届期末联考高一历史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考试时间为90分钟,共100分。注意事项:答题前,考生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将条形码粘贴到指定区域。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0.5mm黑色中性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清朝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产生的影响是①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②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③造成了中国的日益落后④加速了小农经济的解体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从下面中国古代一些朝代状元人数分布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导致南北出现差异和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唐北宋南宋明朝清北方402801110南方1727377788A.北方政治中心地位丧失B.经济重心的南移C.政府非常重视科举取士D.儒学教育的发展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第I卷有学者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传统的地区自治便开始让位于全球统一。各个种族不再互相隔绝,因为成千上万的人自愿或不自愿地移居到新的大陆。”该论断表达的主旨是《汉书·食货志》在谈到先秦时代的农业生产时说:“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还庐树桑,菜如有畦,瓜瓠果疏殖於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它所体现的基本经济特征是A.精耕细作B.自给自足C.农林牧业相互补充D.农业生产结构完备《周礼·冬官考工记》记载:“(周代)陶人为甗(),实二鬴(古代量器名),厚半寸,唇寸。盆实二鬴,厚半寸,鬲实五觳,厚半寸,唇寸(甗、鬲均为古代炊具)。”这反映出当时官营手工业A.垄断手工业生产B.产品做工精美C.生产标准较严格D.生产分工细致3.商人开店可以随处选择地点,城市内手工业作坊很多,街道两旁商店、客栈、货摊林立,熙熙攘攘,十分热闹。营业时间不受限制,有“白市”、“夜市”和“晓市”,许多交易数额巨大,“动即千万”。本段话描述的现象最早出现在A.汉代长安B.北宋东京C.元朝大都D.唐代洛阳4.“(石门)镇油坊可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夜作晓罢,即丁夫不能日操杵。坊须数十人,间日而作。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二十家合之八百余人。一夕作,佣值二铢而赢。”材料可1以用来研究A.古代官办手工作坊B.明清资本主义萌芽C.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D.古代家庭结构的变迁A.新的大陆对人们充满诱惑B.世界逐渐走向政治经济一体化C.世界隔绝状态完全被打破D.新航路的开辟使各地联系加强16~18世纪,美洲大陆出现了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等地名。这些地区名称冠以“新”的主要原因是A.新兴城市出现B.殖民扩张C.新的民族诞生D.新的国家独立中央电视台历史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写道:17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英国“抢占了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分别是A.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航海条例》加强了海外贸易C.通过新航路的开辟,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D.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海上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从18世纪起,欧洲主要国家因为“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及交通工具的改造或发明,”所以“19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并且产生各种新问题”。这段叙述从“因为”到“所以”之间,至少增加哪一段论述才能使前后因果关系完整?A.马克思阶级斗争理论的影响B.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兴起C.传统精密制造业吸引投资意愿D.新型工厂制产生高一历史试卷第1页(共8页)高一历史试卷第2页(共8页)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后,经济迅猛发展,生产和资本出现集中趋势,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工业生产开始进入大企业时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仅出现在欧洲主要国家B.促使人类进入工业时代C.不利于企业的技术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