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尝试科学探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步骤。2.练习测量长度、时间和组装简单器材,提高操作技能。3.初步体验科学猜想与假设、简化研究对象、控制变量等方法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和意义。教学重点:通过实验和体验来学习科学探究,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要素。通过探究摆的奥秘,初步体验科学猜想与假设、简化研究对象、控制变量等科学方法。教学难点:运用简化研究对象、控制变量等方法。教具准备大摆钟、铁架台、细线、单摆球、计时器等。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观察和认识摆钟的摆以及摆动过程。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探究摆的奥秘1.提出问题钟表工作的道理:利用摆的摆动带动齿轮转动,齿轮转动带动指针转动,从而指示时间的变化。摆动越快,齿轮转动就快,指针运动就快。即:摆钟是靠钟摆摆动的快慢来计时的。问题:钟摆摆动的快慢跟什么因素有关呢?2.猜想与假设(1)演示实验建立情景。将自制的几个不同的摆,挂在一个大的支架上。这些摆有的长、有的短、有的重、有的轻、有的摆幅大、有的摆幅小。使它们摆动起来,让学生观察,比较其快慢。(2)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提出猜想与假设。猜想①:摆动的快慢,可能跟摆锤的有关?猜想②:摆动的快慢,可能跟偏离的有关?猜想③:摆动的快慢,可能跟摆的有关?3.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阅读课本,分析、领悟书上的设计。思考:课本每个实验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通过讨论交流,明白简化法和控制变量法。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看课本记录数据的表格,弄明白每个表格要研究的是什么问题,各个栏目的含义是什么,需要测量、记录哪些数据等。5.分析与论证分析实验测得的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由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比较哪些条件相同、哪些条件不同,比较这些数据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比较时仍然要渗透控制变量的思想方法,经过分析数据材料,找出其中蕴含的规律。6.评估对探究过程与结果进行推敲,审视实验方案是否有问题、有无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实验数据测量的是否准确,怎样做能够使误差更小;实验的结论与生活经验和事实是否符合;哪些实验前没有考虑到的因素可能对实验产生了影响;实验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解决的,有什么经验和教训,等等。7.交流与合作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讨论。探究点二科学探究的过程回顾探究过程,理清探究的程序,每一步有哪些要点,运用了哪些科学研究方法。归纳全程科学探究的要素,组织学生阅读课本。指出:在实际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这7个要素是可以灵活运用的,根据实际研究课题的需要来选择和确定。三、板书设计1.4尝试科学探究1.探究摆的奥秘(1)控制变量;(2)悬线长度相等时,摆球的摆动快慢与摆球的轻重(材料)无关;摆球摆动一次的时间只跟悬线的长度有关;悬线越长,摆球的摆动越慢。2.科学探究的过程科学探究的7个要素。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认识摆钟的摆以及摆动过程,让学生们了解并掌握科学探究过程中的控制变量法以及7个要素,从而使学生对于未来的学习能够更好的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