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在高中生物新授课中的运用荣成一中生物组刘志燕素质教育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主动参与。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有效教学课题的推动下,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逐渐进入我们老师的视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能够把学生置于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地位,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更好地理解教材,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通过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改变原有的思维方式,大胆改革教学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在生物新授课中积极尝试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一、教学环节:学生自学——学生根据老师编写的预习提纲,独立学习,圈点不懂的知识点,提出疑问。这一步安排在课后进行。老师导学——老师根据课程标准和本节课的具体内容制定教学目标,并设计成学生当堂要解决的问题。小组学习——学生分组交流、讨论自学阶段的疑问以及老师提出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参与其中,及时发现小组学习解决不了的问题。展示成果——小组代表发言,向全班同学展示小组学习成果,提出本组学习发现的新问题和尚未解决的问题。同时接受其他小组的质疑或答疑。归纳总结——老师成为主角,提炼概括学生展示的内容,强调重点知识,帮助学生反思学习过程的收获和存在的问题。二、具体操作方法:学生自学:要求填写提纲上交,老师批阅,对自学效果好的要在班上表扬,激发自学意识,并给予考核加分。老师导学: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使思维、思考成为名副其实的脑力劳动,那就必须使思维有明确的目的性,也就是说要使它具有解决任务的性质。”所以老师出示的目标要鲜明,让学生十分清楚自己在小组学习中应该干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对于较单纯的问题可以把讨论的问题一并呈现,学生分组重点讨论其中的一个或两个问题;对于较为复杂的问题可以分次呈现,遵循循序渐进原则,达成目标。需要讨论的问题用演示文稿的形式呈现,节约课堂时间,或者提前板书。时间分配:3分钟。小组学习: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将全班学生分成8个互助小组,每组6人,各组平均成绩大致相同,每组选成绩最好的两人担任正副组长。小组学习侧重交流与讨论,采用的方法可以有以下三种方法一:讨论前,先让小组的成员独立思考,讨论时让他们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以形成集体的意见。这样就能保证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有独立思考的机会,同时还要求那些学习较好的同学要有耐心,要尊重那些学习较差的同学,讨论形成的集体意见可以轮流或推荐的形式由小组成员报告。方法二:在小组每位成员独立思考后,小组长决定一位成员陈述自己的意见,其他成员对他的意见发表见解。发表意见时,强调要尽量提出不同的意见,在相互争论中把问题辩清楚。但那些差一点的学生可允许说出相同的说法。方法三:互相提问。生物学有不少需要强化记忆的内容,课堂上应该安排时间学生消化巩固明确答案的知识点,然后,组内同学相互提问或者由小组长负责督促检查,保证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小组学习限定时间,增强学生的高效意识。时间分配:15分钟展示成果:小组学习后,小组代表汇报这节课的收获以及小组学习遇到的困惑。学到的知识大家分享,若不完整可由另外小组补充。重点内容分享完后,让学生自己评价哪个组说到点子上,说的好,但考核的加分都是一样的。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请某一小组将讨论的意见陈述,其他小组对这一意见发表见解或进行评价。通过这样具有团体性质的争论,学生更易发生思维的碰撞,从而对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更容易解决问题。回答问题以小组为单位,组员回答正确每人都得分,而组长回答正确只有组长个人得分,这些分数作为平时成绩计入学生总评。评价机制的正确选择,能够鼓励小组成绩好的学生主动帮助本组的学困生,小组组长成了"小教师",这种做法不仅巩固和拓展优等生的知识;更重要的变化是学困生在集体的帮助下,重拾学习信心。这样使学生在互助学习中获得共同发展的机会。该阶段老师处于重要的引领作用,当学习小组提出的困惑,别的小组无法解答时,老师要停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