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戏曲大舞台》教案1活动目标:感受戏曲魅力,体味戏曲韵味;在活动过程中听说读写,培养语感,提高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活动形式:查找资料访问收看电视听磁带知识竞赛讨论写感想活动准备:1、布置任务:①查找资料或向音乐老师请教,了解中国戏曲的一般知识,如中国戏曲的剧种、剧目、渊源、流派、角色、脸谱,中国戏曲和西方戏剧的区别等;推荐书目:《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文化艺术》〈〈中国文化艺术丛书·中国戏曲〉〉《中国京剧艺术丛书·中小学京剧读本》〈〈人生奇观·戏剧〉〉推荐网站:咚咚锵——中华戏曲网www.dongdongqiang.com②访问当地剧团专业人士或戏曲爱好者,了解当地有什么戏曲及其特点。③收看中央电视台“梨园风景线”“曲苑杂谈”等栏目或找戏曲磁带、影碟、光盘,听一些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的唱段或念白。把自己喜欢的段子推荐给大家,把精彩的唱词抄在摘抄本上。④向戏曲专业人士或戏曲爱好者学几招或跟着电视、磁带学唱几句。2、制题。准备奖品。3、找一盘京剧、一盘黄梅戏磁带,找一些脸谱,收集相关图片。4、制订语文活动评价标准: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探索精神独创精神和能力;学生对戏曲了解和研究的程度。活动内容第一课时(播放戏曲,营造气氛。板书:中国源远流长)开场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戏曲的天地之中,去感受中国戏曲的迷人魅力,去体味中国戏曲的悠长韵味。活动一:请两组同学上台,每组三人。分别播放或范唱一个段子,看谁学唱得最好,由学生举手评出唱得最好的。掌声鼓励,给胜出者一个小礼物。(要唱得有板有眼,有声有色有滋有味。)黄梅戏〈〈天仙配〉〉选段: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京剧〈〈玉堂春〉〉选段: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到大街前。/未曾开言心内惨,/过往的君子听我言:哪一位去往南京转,/与我那三郎把信传。/言说苏三把命断,/来生变犬马我当报还。豫剧〈〈花木兰〉〉选段:刘大哥讲(啊)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男子打仗到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白天去种地,/夜晚来纺棉,/不分昼夜辛勤把活干,将士们才能有这吃和穿。/你要不相信(哪)请往这身上看,/咱们的鞋和袜,/还有衣和衫,/千针万线可都是她们连哪!/有许多女英雄,/也把功劳建,/为国杀敌是代代出英贤,/这女子们哪一点儿不如儿男。活动二:知识问答竞赛。要求举手回答。你知道中国的四大“国粹”是什么?(京剧、书法、国画、中药)中国最早的戏曲形式是什么?(宋杂剧)活动三: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电影、电视和影碟机的普及,流行文化在群众生活中占据绝对主流的地位,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受到极大冲击,正在一步步走向衰落。过去地方剧团非常普遍,现在纷纷关门或转向;过去的戏迷到处都是,现在越来越少了。联系我们家乡的剧种,讨论:——中国传统戏曲是去,是留?——中国传统戏曲如何摆脱困境,获得新生?活动四:运用戏曲知识来研读鲁迅〈〈社戏〉〉中关于绍兴社戏的描写。P116:“一个黑的长胡子的背上插着四张旗,捏着长枪,和一群赤膊的人正打仗。”铁头老生,“连翻八十四个筋斗”。这个黑的长胡子的演员外号叫什么?(铁头老生)是什么角色?(老生或须生,武生,武老生)属于戏曲哪个行当?(生)他的黑脸代表什么(猛智)背上插四张旗,表示什么?(插的旗越多,越)连翻八十四个筋斗,说明什么?(说明)接着出场的是一个小旦(相当于闺门旦)。“咿咿呀呀地唱”。小旦是扮演什么的角色?(年轻女子、少女)你知道在戏曲舞台上,谁善于塑造天真、活泼、热情的少女形象?(荀慧生)小旦进去了,“立刻”又出来一个很老的小生。小生是戏曲中扮演年轻男子的角色,怎么说“很老的小生”?——“我有些疲倦了”。“忽而”,“一个红衫的小丑被绑在台柱子上,给一个花白胡子的用马鞭打起来了。”丑角,俗称什么?(小花脸)扮演什么角色?(滑稽人物)——“大家才又振作精神的笑着看”。“老旦终于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