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文具教材分析: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在生活中已经摄取了购物的经验。特别是对钱币的认识,已经知道钱币的大小。而且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学生的认知与基本知识的掌握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中的购物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实践操作和语言表达等方面也超越初步的认知。在课堂上,学生拥有一定的积极态度解决问题的表现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极个别学生生活经验的欠缺与匮乏对人民币的功能与大小的认知也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但是我觉得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渴望,学习的热情还是很高涨的。因此,在教学中应更多关注层次差的学生,与积极踊跃的学生。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购物情境,认识小面额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2.经历购物过程,感受1元的实际价值,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积累购物经验。3.了解人民币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人民币的实用价值,懂得要爱护人民币。教学重点:认识小面额人民币,理解1元与10角的关系。教学难点:合理使用人民币进行购物,付正好的钱。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1、今天我们一起去文具店买文具(出示书上的文具店图),瞧,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打乱的全部人民币)你们认识吗?2、钱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名字,在中国叫作人民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引出课题:人民币【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并且这样简洁明了。】二、动手操作,认识人民币(8分)1、师:现在老师考考你们!有没有信心?1课件依次出示人民币5元、5角和5分追问:你能说说你是什么方法来认人民币的吗?还有别的方法吗?预设:假如不能说出汉字,就问:你有一张5元,我用我的5角跟你换一换,同意吗?(所以数字后面的单位很重要)预设:(学生说不齐全)他们还有不一样的地方吗?3、(出示人民币)你看人民币上都印有这个国徽(课件上圈出来),国徽是我们国家的标志,我们要爱护它们,不要在人民币上乱涂乱画,更不要损坏人民币。小结:是的,区别人民币除了主要看数字和单位,还要看大小、颜色、图案、形状等的不同之处。2、我们就带着这样的方法继续来认一认。(一张一张放)课件继续放别的人民币特别指出“壹”和“贰”这两个字是“一”和“二”的大写,平时不常用比较难认,要特别的记住。“壹”的下面是一个“豆”字,中间藏着一个“一”,“贰”的下面是一个“贝”字,中间藏着一个“二”。【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的已有经验来认识人民币的面值,并总结出有效的识别人民币的方法。】并且引出本课学习的内容,并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三、合作交流,巩固认知(15分)1、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些人民币,(出示全部的人民币)那你能给这些人民币分分类吗?请同桌两人一起轻轻地拿出这些学具,并把学具放在数学书上来分一分。同桌之间一起用学具进行分类教师巡视指导2、汇报分类的标准、结果和方法。(主要讲以下两种方法)(师拿上按材质分成硬币和纸币这一组的)2师:这是哪两个同桌的方法?谁来讲一讲你们是怎么分的?其他小朋友来听听他是怎么分的?当表述不太清楚时:谁听懂了他的方法?当表述清楚时:你表达得真清楚,真是我们的小老师(好榜样),谁也能像他这样来讲一讲?(师拿出按单位分成元、角、分三类的)师:老师这里还有一种不同的方法,谁看懂了他是怎么分的?当表述错误时:谁还有不同的方法想来说一说?当表述不太清楚时:谁还能更清楚地来说一说?当表述清楚时:(问分这种方法的同学)他这样说,有没有说清楚你分的方法?我们把掌声送给分出这种方法的**和会看懂别人方法的**。你们真棒!3、师小结:(课件出示这两种分法的结果)刚刚同学们的表现真棒,我们可以把人民币按材质不同分成硬币和纸币,也可以按人民币的单位不同分成几元、几角和几分。【设计意图:通过分类活动使学生对人民币的单位有了明晰的认知,并知道最合理的分类方法就是按照单位来分】四、实际购物,理解进率(15分)1、这样能过分一分,我们对人民币就更加熟悉了,现在我们就用这些人民币来买学习用品。老师想买1元的钢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