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英雄雨来教学目标:1、自学生字新词,掌握读音,理解词义;体会本课中描写景色的优美句子和丰富的词语。2、引导学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雨来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机智勇敢地跟敌人作斗争的高尚品质。3、练习给课文各段加小标题。4、能简要复述课文内容。教学重点:用较快速度阅读课难点:了解课文内容:教学准备:一、抗日根据地地图。二、生字新词卡片。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板题示标;1、同学们,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北部的芦花村有一个十二岁的小英雄。他被迫给敌人带路,却把鬼子带进了我们设计的地雷阵,炸得鬼子狼哭鬼嚎。以后,他和其他的孩子们一起站岗放哨,送鸡毛信,配合八路军与鬼子周旋……你们知道这位年仅十二岁的小英雄是谁吗?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去认识他。二、出示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生字、新词。2、初读课文,了解雨来为了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3、体会课文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三、第一次“先学后教”(检查预习,扫除生字)初读课文,并读准生字,找出新词。1、检查字词。(用生字卡片抽读。)2、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注意读好昨晚预习时勾画的新词。3、正音:泥鳅(qiū)晌(shǎnɡ)午枪栓(shuān)趔趄(lièqiè)漩涡(xuánwō)嘟(dū)嘟囔(nānɡ)囔——注意“囔”字,不要读成lāng)四、第二次“先学后教”(初读课文,理解文意)为什么称雨来是小英雄?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雨来是一位小英雄?五、学生预习课文(一)出示自学提纲思考题:A.文章通过哪件事表现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掩护李大叔、和鬼子斗争)B.文章的其它部分与表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有什么关系?(围绕各部分重点问题讨论,教师加以点拨。)第一段:芦花村的自然环境怎么美?通过一件什么事说明雨来勇敢机智灵活,游泳本领高?第二段:从哪看出雨来上夜校,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在书中用“_______”划下来。第五段:芦花村的乡亲对雨来不怕牺牲的精神表示怎样的赞叹?第六段:雨来怎样机智脱险?(2)以学生的自学为主(分为若干的学习小组),注意养成边读、边想、边标画的方法。(二)、汇报交流。1、询问学生在自习中的不解之处。2、汇报自学的情况。3、分角色朗读,参与评价。(1)确定重点段:哪段最能表现小雨来是一位小英雄,哪段就是重点段。(第四段写的是雨来与鬼子展开英勇斗争,决不说出李大叔的藏身之处)(2)分组讨论:作者是根据哪些情节和词语表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的?把有关的词语标画出来。(敌人的手段是哄、骗、恐吓、毒打,甚至用死来威胁。而雨来始终说:“没看见”)(3)试着读一读,在组内分角色读一读。(4)指名在班上分角色朗读课文或者表演。A.自愿读或者表演B.大家评议。(三)《小英雄雨来》一文中,三次写到游泳,起到了什么作用?一写游泳:“每到夏天,雨来和铁头、三钻儿,还有很多小朋友,好像一群鱼,在河里钻上钻下,藏猫猫,狗刨,立浮,仰浮。雨来仰浮的本领最高,能够脸朝天在水里躺着不但不没底,还要把小肚皮露在水面上。”写雨来每到夏天就到还乡河游泳,练就了一身游泳本领。“雨来仰浮的本领最高……”这句话,犹如一个特写镜头推到读者面前,并用铁头、三钻儿等很多小朋友作为陪衬,突出了雨来的水性特别好,从而告诉人们雨来是一个聪明、可爱的孩子。二写游泳:“……雨来听出了话里的意思,转身就朝河沿跑。……只听见扑通一声,雨来扎进河里不见了。妈妈立在河沿上,望着渐渐扩大的水圈直发愣。”“忽然,远远的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来。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通过一个生动的例子,具体地写出雨来游泳本领高,表现了雨来的机智、灵活。这正是他后来和日本鬼子作斗争的重要条件。三写游泳:“在芦苇丛里,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来。雨来还是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扒着芦苇,向岸上的人问道:‘鬼子走了?’”这一段与上一段引文遥相照应。雨来能在穷凶极恶的敌人的枪口下扎进河里,安然脱险,这不但再次说明雨来游泳本领高强,而且进一步表现了雨来机智、勇敢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