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论语》十则教学目标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3.积累成语、格言、警句,能对照反省自己,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感受的《论语》精髓。教学重难点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1.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2.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把握内容梗概。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起兴趣,导入学习1.导入: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1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特别是《论语》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十则》。2.由学生介绍课前搜集的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相关知识,教师作适当补充。孔子及其《论语》: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二、扫除读音障碍,诵读课文1.多媒体展示下列句子,请学生读加点的词,其他学生评价,教师再显示正确的读音。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传.()不习乎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终身行.()之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不成人之恶.()吾亦为.()之从吾所好.()子在齐闻《韶.》()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莫.()春者冠.()者五六人浴乎沂.(),风乎舞雩.()2夫子喟.()然叹曰2.教师范读,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3.学生自读。再请个别学生朗读,大家点评。三、借助课文注释,读通课文1.学生再次朗读,说出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词语,并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由大家讨论。2.能够借助注释翻译课文。四、整体感知1.学生思考:《论语》十则主要讲的是什么道理?学生交流发言后,教师明确:《论语》十则是儒家的修身之言,讲的是做人的道理。五、布置作业1.试背诵全文。2.完成文后“思考与练习”。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1.试背课文。2.评讲课后作业。二、精读课文,探究课文思想内涵1.质疑交流:就课文词句的理解,学习小组间互相提问,重点词教师点拨。2.自主阅读,合作讨论,理解这十则的内容。教师明确:第一则讲人要从职业、交友、学习的角度每天反省自己。3第二则是孔子要求人们对待先进和落后的态度。第三则是孔子强调对人要宽恕并能推己及人。第四则讲做人应该抱负远大,意志坚强。第五则是孔子认为追求“富与贵”或厌恶“贫与贱”时,都要坚持仁道。第六则表述了孔子心目中君子的标准是先行而后言。第七则是孔子主张“成人之美”。第八则是孔子认为应该通过修养仁德来求取官职。第九则表述了孔子听了美好音乐的感受。第十则中孔子倡导人的自然常态,要和大自然亲近,享用自然之乐。进一步归纳:第一至三则,讲做人的道德修养。第四至八则,讲人要有抱负、对富贵要取之有道,要重实践,能成人之美。第九至十则,讲人要有艺术修养,要亲近自然,锻炼身体。三、积累拓展,体验反思1.课文中很多语句都已成为成语,试把他们找出来,并用这些成语造句。明确:见贤思齐己所不欲,勿施与人任重道远成人之美2.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哪些内容使你收获最大?谈谈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