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孙权劝学教案VIP免费

孙权劝学教案_第1页
1/24
孙权劝学教案_第2页
2/24
孙权劝学教案_第3页
3/24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孙权劝学教案孙权劝学教案1教学设想:本文节选自《资治通鉴》,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根据新课程标准让学生能“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培育学生在课堂内外讨论问题,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的理论,将本课设计为:应引导学生正确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以学生表演故事情节,多角度评价表演,形象地感知人物语言和人物形象为主,老师积极参加,适时点拨为辅的教学形式。另外,可将吕蒙与方仲永作比较,进行延伸迁移,贯彻“培育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教学目的1、了解司马光和《资治通鉴》;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了解文言语气词所表示的不同语气;3、在课堂上通过听读,小组讨论归纳出全文的情节,让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语句,理清文章的线索。4、与《伤仲永》的比较阅读培育了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重点难点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4、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教具多媒体教学方法1、朗读法。根据本文以对话为主的特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2、表演法。将本课设计为以学生表演故事情节,老师适时点拨教学形式,领悟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再现人物形象。3、讨论法。培育学生在课堂内外讨论问题,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教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说到三国这段历史正如歌中所唱:“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确实在三国时期出现了一批英雄人物,如曹操、刘备、孙权,真可谓三国鼎立水火不溶,但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曹操又曾说过这样的话:“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到底何德何能,竟能得到对手曹操的佩服,对于孙权,我们了解他当帝王的一面,今日我们了解他的其他方面。板书《孙权劝学》2、简介《资治通鉴》及作者司马光(课件显示,由学生看注释一起填入关键词语)资治通鉴,由司马光支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三国到五代1362年的历史。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二、整体感知1、听配乐范读,整体感知全文。2、对比注释,自读理清课文情节。(显示问题,允许讨论)(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劝学)(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辞学——就学)(3)课文是怎样表现目蒙学习的效果的?(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4)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大惊——结友)(板书)孙权劝学吕蒙辞学——就学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鲁肃大惊——结友概括情节:孙权劝学(详写)——吕蒙就学(略写)——鲁肃赞学(侧面描写)。3、课件显示重要字词,疏导理解。(1)当途:当道,当权辞:推辞治经:讨论儒家经典涉猎:浏览群书,不作深化讨论见往事:了解历史。(2)a、蒙辞以军中多务。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c、孰若孤?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三、品味语言1、学生分别扮演孙权与吕蒙,模拟人物进行对话,讨论孙权说这些话,该以什么神态、语气说。2、同学分别谈谈他们对三句话的理解,主要说说应该运用什么语调,语速,读出什么情感来,以符合人物身份能达到规劝目的,谈完试读。(课件显示三句话)3、孙权劝学,语重心长,循循善诱。吕蒙在他的感召下就学,效果如何?(全班分成两组同学分角色朗读,看谁的语气语调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摩得更准。)4、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5、思考: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四、说话训练1、比较方仲永和吕蒙的变化,你有什么样的启示?吕蒙:当涂掌事,乃始就学。年长乃学,学有所成方仲永:五岁能诗,贤于材人远矣。少年不学,一事无成。2、当堂沟通评点。五、总结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书,是人类...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孙权劝学教案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