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最后一次讲演学习目标1.激情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了解本文语言通俗平易而犀利、句子简短、多样而有力的口头语体特色.3.学习闻一多先生爱憎分明、疾恶如仇、勇于斗争和献身的崇高品格.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盘点1.演讲词属于体裁,也叫.它常在各种大型的群众集会或较为隆重的场合使用,而且讲话人所讲的都是些较为重大的问题或是讲话人就某个专门问题进行的论述.讲演词具有、和作用,它可以把讲演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及读者,使他们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2.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原名.湖北浠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者,坚定的战士,中国早期领导人,中国的挚友,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派代表诗人,代表作有《红烛》《死水》《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作品主要收录在《》中.3.1946年7月11日,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先生在昆明遇害.7月15日,云南大学召开追悼先生的大会,先生主持了这次大会,会上由于混入了,在李公朴夫人血泪控诉的过程中,他们毫无顾忌,说笑取闹,扰乱会场,使人们忍无可忍,先生就拍案而起,满腔悲愤的发表了这一篇演讲.会后先生又参加了记者招待会,在他途中,被特务分子暗杀了.本文就成了他的.4.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卑劣.()无耻.()屠.杀()诬蔑.()悲.愤()捶.击()恐.怖()毁.灭()蛮横..()赋.予()挑拨离间.()5.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卑劣:(2)诬蔑:(3)蛮横:(4)赋予:(5)光明正大:(6)挑拨离间: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2.文中把李先生的光荣与敌人的卑劣无耻行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李先生的光荣表现在哪些方面?3.作者是怎样揭露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出反革命的末日来临的?三、问题探究1.闻一多先生在讲演中一再痛斥敌人卑劣无耻,同学们说说它表现在哪几个方面?面对最卑劣、最无耻的行径,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来读?2.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胜利,有什么根据?3.作者说:“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我们的力量来自哪里?4.闻一多先生对进步青年提出了什么样的号召?5.文末表达了闻一多先生怎样的斗争决心?6.文中作者使用了较多的感叹句、设问句和反问句,它们有何作用?7.文中不断变换人称,这对表达讲演者的思想感情有何作用?8.这篇讲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四、链接生活,拓展延伸闻一多先生的遗愿,上一代青年人完成了,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同学们,我们中国当今的青年一代的任务又是什么呢?怎样才能对得起革命先烈呢?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盘点1.议论文演说词宣传鼓动教育听众信服2.闻家骅爱国主义民主民主同盟共产党新月闻一多全集3.李公朴李公朴闻一多国民党分子闻一多闻一多离社返家最后一次讲演4.lièchǐtúmièbēichuíkǒnghuǐmánhèngfùjiàn5.(1)卑劣:卑鄙恶劣.(2)诬蔑: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3)蛮横:(态度)粗暴而不讲理.(4)赋予:交给(重大任务、使命等).(5)光明正大:形容襟怀坦白,行为正派.(6)挑拨离间:引起是非争端,使别人不和.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闻一多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义正词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2.为民主和平而献身,将会赢得更强大的革命力量.3.揭露“虚弱本质”:自己在恐怖、慌、害怕.指出“末日来临”:完了、快完了.三、问题探究1.(1)表现:无罪而遭毒手;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地来暗杀;杀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污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最卑劣最无耻;(2)应该读出一种愤怒,一种痛恨,一种痛斥的情感来.2.根据一:他们这样疯狂地制造恐怖,这是他们自己在慌,在害怕,自己在制造恐怖;根据二: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根据三: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是不被人民毁灭的.3.昆明的青年学生和广大市民.4.热情地号召青年,继承传统,争取民主和平的胜利.5.义无反顾,视死如归,随时准备献身.6.这样有助于表达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文中运用了40多个感叹号,把演讲者的思想感情一遍又一遍地展示给了听众,造成了越来越分明、越来越强烈的效果.设问、反问及反复和排比等修辞格的综合...